在锐龙没有诞生之前,英特尔始终坚信一点:消费者平台无非就是玩玩游戏,轻度干干活四核八线程就足够了。但是锐龙诞生尤其是IPC性能赶上来之后,英特尔所谓消费级多核无用论被彻底打扰了,多达16核心且单核性能出众5950X更是让英特尔处理器在消费者心中地位日益低落。尽管现在多数游戏都是吃不完8核,但是16核32线程的5950X让只有8核心的11900K显得格外鸡肋。
且不看实际用户体验怎样,光是最近整体科技圈舆论都可以让英特尔官方压力山大。实际上,网络上流传的“普通而自信”足以说明英特尔面对舆论压力堪比当年胶水双核。
自从3950X诞生之后,英特尔与AMD在消费级平台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相对于AMD,英特尔是思维很保守的芯片设计公司,对于AMD基于小芯片的IF总线设计不屑一顾,英特尔目前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单芯片设计。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在同品竞争中,英特尔根本没有像5950X、5900X这样的16核心、12核心产品,多核性能已经被AMD吊打两代。
很显然,如果12代酷睿再没有拿出彻底抗衡5950X的像样产品,不仅消费者不买单,而且股东们也会彻底大发雷霆。这种情况下,英特尔迫于压力终于放下传统信仰,“效仿”对手AMD的小芯片设计,英特尔官方还给它一个响亮而好听的名称:模块化设计。
不知道是不是英特尔官方有意放漏消息的,近段时间关于12代酷睿的新消息又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次放出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已经了如指掌,那就是关于Alder Lake-S工程样品规格信息,总结出来无非就是以下几个重点。
1、泄露信息标记为Intel Core-1800的芯片,是Alder Lake-S最顶级的规格。基本频率为1.8 GHz
2、采用big.LITTLE混合架构和10nm Enhanced SuperFin工艺制造,配备了8个高性能的Golden Cove和8个高效率的Gracemont核心
3、其TDP为125W,可运行56秒,PL2为228W,可运行2.44ms,温度限制为100度
4、Golden Cove核心最大频率为4.6 GHz(最多2个核心),频率降低到4.4 GHz(3-4个核心),4.2 GHz(5-6个核心)和4 GHz(7-8个核心)
5、Gracemont核心则是3.4 GHz(1-4个核心)和3 GHz(5-8个核心)。在4.2 GHz的时候,电压为1.3147V
英特尔所谓的big.LITTLE混合架构是借鉴了手机处理器的设计以及AMD的小芯片设计。相比传统的单芯片设计,这样可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芯片良率。但由于是混合架构设计,导致小八核没有所谓超线程设计,所以才会出现16核24线程这样的奇葩设定。
经历了几代洗礼,英特尔终于在核心数上与AMD展开公平对决,16核对16核,而不是过去被16核吊打。英特尔粉丝听到这样的消息当然很高兴,但是心中疑惑以及产品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就是功耗问题。虽然用上10nm工艺,但是由于核心和架构增强,总体功耗却没有上一代功耗好多少。PL2设定为228W,这只是工程样品,实际上市之后由于频率的拉高实际功耗会更恐怖。难怪网友都说处理器的功耗真的越来越放飞了,你没个360冷排都不好意思用旗舰U了。
其次,就是X86前所未有的big.LITTLE混合架构造成的调度问题。不像手机上的苹果处理器,由于这类处理器使用大小核有很长时间了体大小核的调度是由应用指定的,应用开发者在开发应用程序的时候就被规范什么时候用大核心、什么时候用小核心。这是芯片厂商和程序开发者达成的共识,而X86上却没有这样大小核的先例,估计软件优化可能真的还不如全是大核心的5950X。之前i5-L16G7在win10下的调度基本是一塌糊涂,大核不出,小核在看戏,看来wintel联盟目前还没有把这个调度优化好。
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是我们看到英特尔在12代酷睿上用心了,这是我们最欣慰的。AMD真的是非常神奇的科技公司,这几年让英特尔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英特尔在过去挤牙膏实在太多了,再加上AMD后者性能居上,导致英特尔这几年舆论压力特别大,每次新品出来都是被吐槽一文不值。这都是因为两家竞争空前剧烈,已经超越如今手机厂商的竞争。这样挺好,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用上便宜且性能强悍的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