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兰|奇门遁甲之何为阴阳

奇门遁甲之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人朴素、辩证的哲学观。

一阴一阳谓之道。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概括,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提到阴阳的概念。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 (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苟子。礼记》说: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原动力和根本条件。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

由此可见,在整个自然界,阴阳交感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阴阳二气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在地球上,阴阳的显著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因为地球自身运动表现为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和与月亮的相对运动两种运动,两种运动关系统一存在地球运动之上,形成阴阳对研究对象不可分割的综合影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无法分割。

阴阳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图——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理论基础。简单说来,从起源上讲,中华文明就是从阴阳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等各种范畴。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