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象推演思维与中药精准应用(之一)

类象推演思维的内涵

“类象推演”就是”取象比类,推演络绎”。”类象”,即取象比类,是指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进行思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象,形状,某一事物的状态。象还含有时空和五行,”四象既分,五行以出”,可见象还可以是经过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的意义符号,为无形可感之意象。类,相同或相属的事物、相像、类似。如 “类自为雌雄”。可以说”取象与比类相合,象与理相见,则事物之几微,无不可得”。所谓推演,即根据某事物的五行属性,推理演绎与此事物相关联的其它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方法。《易传·干》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如自然界的五色、五味以及人体的五脏、五志等的五行属性,皆是以此方法推演的。

取象比类不是直接将事物的表象进行比较归类,而是对万物的认识要取其意象变化,察明其阴阳五行属性。推演络绎时要求人们不能脱离宏观,要注意与此事物相互联系的其它事物和因素。《周易·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法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中医的哲学基础如阴阳五行等正是用这种方法把握到的。这种对宇宙万物宏观意象的把握,具有普遍和高度抽象的意义,对具体事物已有了质的飞跃。她与当今科学用的具体实验证明思维具有明显的不同。

类象推演与中医思维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中医理论通过类象推演论理,把象与阴阳、五运六气、藏象经络、解剖生理、体质分类、骨度、营卫运行等均深刻联系起来。中医学的全部内容和所揭示的生理病理具有鲜明的比类性、意象思维性。例如,五藏配属春夏秋冬四(五)时,十二经脉相应十二月。《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身之通应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其色苍,通于春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皆为象的归类与推演。中医治病常常是帮助恢复和提高人的调节能力,从而实现天地人和谐协调,即在”象”上实现了统一。这正是类象推演思维在治疗学上的体现。

可见,类象推演思维是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可以说,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的类象推演规律的科学。

车前子好生道路旁和牛马足迹土中,“以敝车作薪,谓之劳薪,道路之土,得不谓之劳土乎?”从劳土所生之物体悟其通行之意,车前子利水即是通行之意的体现。车前草亦如是。

地黄,名地髓,一名苄,苄字从下。《韵会》引《尔雅翼》云:“芐字从下,亦趋下之义。”《乘雅》谓其“苗叶布地,高不及尺,随地逶迤,生机偏向根荄”,“二月生苗,初生塌地,高者不及尺许”“苗不能高,生意在根”。其“下”意已显。《本草纲目》谓:“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

这个药冬天最佳的保健药。可以熬粥、煲汤、泡茶……。补肾益精。

泽泻,《乘雅》谓“独茎直上”。张志聪谓“无下行之性”,“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名医别录》有“起阴气”之功。方象为“上”显而易见。《伤寒论》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治证差异在于渴与不渴,方药之差别亦重在泽泻,气不化滋,“需泽泻引导,以滋上达”。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山西省中医院超能团# #健康真相官##岐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