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为伏羲卦符系辞,弄明白其意图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卦爻辞

当今传播《周易》的学者非常多,听了许多高手讲易,收获良多。许多学者都是一个模式。先讲《周易》之“易更三圣,世历三古。”再有就是易学在国内外的伟大应用,各种与易理的吻合。然后就讲每一个卦都是什么意思。最多还有把孔子承乘比应的那一套解释卦象。笔者认为,如此学法是把《周易》碎片化了,教授把易友引导进了知识的大海,永远都学不完了。这种学法就是王弼,程颐到李光地等等的路子。这种教授然,而不教授所以然的方式,几乎没人能学会《周易》。


传授《周易》,应该首先教授周文王为伏羲卦符填写爻辞的用意,让大家有个对卦爻辞的清晰认识,再教授如何给卦符填辞的方法,让学习者自己也学会给伏羲卦符填辞。先教所以然,让学员自己去验卦辞。来感受和学习周文王的思维方法和智慧。

例如:卦有大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小过》卦六五爻,一爻就相当于《小畜》卦一个卦。为什么《小过》卦为一时之卦?而《大过》卦为一世之卦?《小过》卦飞鸟遗音,小事而已;《大过》卦栋挠之凶,灭顶大事。给学员讲清楚,卦之大小,一目了然,简单而清晰。

学习《周易》不能像学习课文一样,按照《文心雕龙》的法则就可以把文章分析清楚。然而,弄清楚《周易》的卦爻辞,需要有深厚的易学功底。例如:一个简单的道理,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消化才能体悟。“来之初,往之极”,道理非常简单易懂,讲得不过就是时与位罢了,但是不通气始干形始坤法则,不明白“时虚位实”之理,不懂时与位的关系,谈什么理解?我相信许多易学大师未必已经参透。古人说:通《周易》,易理非常简单;没有学通,则易理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像漫天的繁星奥妙无穷。下面晒出一点干货,大家要重视。


天地之中,阴阳之气动,相摩则鸣,相击则形。人动,鸣就是说话,为言;形就是写字,为文。古人认为:言成文之谓辞。

古人讲大道,都是这么表述的。其实意思非常简单。把所说的话,写成文字就是辞。这就是《周易》中的辞。这里必须加料,才能明白古人所说的辞。加入什么料?加入伏羲的道。学习《周易》,研究伏羲的卦符时刻都不能离开道。伏羲画卦为什么?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什么是道。以道来约束自己,才能保证吉利而长久。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得其道者则吉,失其理者则凶。《周易》的卦爻辞,就是所谓“言成文”之辞。所以,孔子曰:“辨吉凶者存乎辞”。我们认识《周易》的卦爻辞,要关注辞意中的吉凶情况。

现在,大家知道周文王给伏羲卦符系辞的用意了吧。用意就是告诉人们他给伏羲卦符系的卦爻辞只是说明吉凶罢了,没有更多的用意。

我们历代学者都把这些卦爻辞当作史料,义理来读。这是周文王始料未及的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孔子儒学,董仲舒的天人学,宋朝理学,明朝心学等等,启发了中华一代又一代的大思想家崛起。产生了让中国人受益无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这些思想大多属于行政之道。

学习《周易》的读者,必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如果你想学习《周易》,只要能够明白卦爻辞所表达的吉凶意思就应该适可而止了。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卦符本身与天地人,四时,万事万物的联系方面。如果学习儒学,学习行政技术,学习如何在事业上游刃有余,则必须把卦爻辞弄清楚,训诂要到位。至少要学习李静池,高亨的探索精神。读尽历代文献,引经据典,追求卦爻辞的精确意义。训诂的功力要达到文人“义理考据辞章”的深度,穷尽字词的真意。孔子、王弼、程颐、朱熹、李光地等等的易学著作都是你需要的经典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