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癸卯年预言:“癸卯半忧喜,春夏多雨雹”,是什么意思?应验了吗?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斗转星移,时光来去匆匆间,农历七月已接近尾声,八月轻启,炎夏已去,凉秋有喜。
在古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农历八月来了,八月指酉,这“酉”就是酒坛子。在《说文解字》中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农历八月时,黍子成熟,可以用它来酿酒了。
古人要赶在“秋社日”之前把酒酿好,这样就能在“秋社日”当天把新酿的酒献给土地神,感谢神灵保佑丰收。
“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民要及时去把秋收作物抢收回来,以免作物受早霜和连阴雨的危害。
秋后完之后,一刻也不能耽误,要抢晴翻耕土地,播下冬小麦。小麦播的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当然,如果秋收后温度还较高就要适时延后播种时间,以免播种过早,越冬前出现旺长,反而不利于安全越冬了!
到了农历八月份,2023年就已经完全过半了,对于上半年的年景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雨水较多,台风频繁,甚至有些方发生洪涝和冰雹灾害。
2023是癸卯年(兔年),在古书《孔圣枕中记》中对癸卯有过预测,说癸卯年是:“癸卯半忧喜,春夏多雨雹”,什么意思呢?今年已经过半了,应验了吗?
《孔圣枕中记》是一本托名孔子所著的预测未来的著作,是以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一问一注解的形式呈现出来,总结气候变化农事收成等。以六十年一甲子为系列逐年进行预测。
《孔圣枕中记》对癸卯年的预测是这样的:“孔子曰:“癸卯半忧喜,四时恶风起;春夏多雨雹,秋来缺雨水;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子贡曰:半忧半喜,有丰有凶。各方所占,四时不同。或多雨雹,或起恶风,兼之旱干在野,疾在躬。宜悔过迁善,方可上格苍穹。”
孔子说:癸卯年的年景喜忧各占一半,四季各有不同。春季和夏季两季雨水较多,还会有冰雹和大风的天气,但到了秋季的时候有些地方又干旱少雨了。
对于孔子的预测,子贡给出了注解,他说:癸卯年总体来说是半喜半忧、半凶半吉的,因各地的四季气候不同,有些地方雨水较多,有些地方还会冰雹,有的地方还会刮恶风(给农作物带来损坏的风,例如,大风或台风等),有些地方由涝又变得干旱了。这些自然现象警示人类要悔过行善,不可索取无度,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另外,老辈人说今年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七人分饼。”
现在年已经过半了,您认为古书中说的应验了吗?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上半年的天气情况,做一下判断。
农谚毕竟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没有科学依据”。因此,农谚只能是作为了解,不能用来当天气预报来看。所以,我们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
目前的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华南地区最近一段时间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低压槽的影响,大雨不断。比如,像深圳、广东西部、福建、香港、台湾等地都迎来了暴雨天气过程。
北方地区虽然没有明显降雨过程,但是,冷空气已经频繁侵入了,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天气,留给作物生长的时间不多了。
从预报上来看,9月13-17日,我国新疆北部、内蒙古、华北地区北部、东北等地自西向东将先后出现4-6度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度。其中,9月12日前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预计会出现初霜冻的天气过程。
总之,农历八月就要到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月,既要秋收又要秋种,大家要随时留意天气变化,要提前做好准备!
最后问大家一句,您认为古书中对癸卯年的预测应验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