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证券:新能源之战,中国电能VS日本氢能,谁赌对了?

我国从2008年起开始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但电动车真正发展起来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时间,特别是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及造车新势力开始大规模交付后,新能源汽车才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举全国之力在“氢燃料电池”上大力发展。那么中国使用电能、日本使用氢能,谁才是新能源汽车上的王者?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简单点说,干电池、蓄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是把电能贮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而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装置,像发电厂一样,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

氢燃料电池汽车代表作是丰田的Mirai、本田的Clarity燃料电池乘用车。

丰田明确表示,第二代丰田Mirai的综合续航里程将达到700-750km。到2025年,还要把续航里程增加到1000km。

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可忽略。储存方面,运输氢燃料相当运输一个大铁球,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一样贵,氢气也很容易爆炸,曾经就有人戏称:“氢燃料汽车就是移动棺材”。一旦氢能汽车发生爆炸,基本没有挽救的可能。所以,从安全性上来比较,电能汽车比氢能汽车更安全可靠。

其次,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非常高昂。在日本,建设一座中规模的加氢站,需要4.5亿日元。为缓解建设加氢站所需的巨额建设成本,日本政府设立了“氢气供给设备整备事业费辅助金”制度,为每座加氢站提供2.5亿日元的补贴。此外,氢气制取和运输都存在着成本和技术制约。

反观电能汽车。据工信部数据,截止到今年9月,全国累计建设的充电站达到4.2万座,换电站也达到了525座,各类充电桩达到了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即每3辆车约有1个充电桩。所以中国电能汽车充电的焦虑没有那么严重。

而且电能的供应也比氢能方便得多。氢能与电能同样属于二次能源,都来自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次能源的转换后得到的能源形式。只不过在制取方面电能比氢能更有优势,目前国内的光伏技术也比较完善,已能实现0.1元一度的消费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太阳能发电实现电能源源不断供应也是很有可能的。

既然难度那么大,为什么日本还要选择氢能?

原因很复杂,偶然中又隐含着必然。

从能源上看:日本常规能源极度稀缺,能源供应主要靠进口,能源安全压力极大。选择氢能可能是想彻底化解能源难题。

从环保意识上看:无论是混合动力车还是插混车,大部分都采用的电池,在制作的过程都需要使用部分化石燃料,后续污染严重。对日本来说,这种新能源环保是不彻底的。所以,对他们而言不适合大力推广。

以特斯拉的纯电动车和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作比较,这两种新能源汽车不是对立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势和价值,可满足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没有谁更优,只能说适应的环境不同,需要发展的道路也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