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方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截至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工信部表示,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也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如断电失效、夹手等,带来逃生和救援风险。
为此,工信部提出强化车门把手在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降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并确保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
据了解,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直接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专项标准。而此次工信部新规的制定,将填补这一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智驾规范之后,国家又一次对汽车相关技术进行规范。
最近几年,各大车企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祭出“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极具吸引力的营销大旗。更有甚者,创造出“无限L3的L2.9”等非标准化术语,试图营造L3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提前落地的市场认知。在车企的大肆宣扬下,不少消费者高估了汽车的智能驾驶效果,从而放松对汽车安全驾驶的警惕。据中汽研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因误用智能驾驶功能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激增217%。
基于此,工信部于今年4月初发布了一份智驾监管新规,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更早之前,工信部还颁布了“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要求自2026年7月1日起,动力电池必须要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近几年来,汽车的产品力愈发同质化,配置也已经卷到了极致,需要新的技术标签去占领用户心智。在这样的背景下,油耗、动力参数、热效率、风阻系数等各种性能指标都成了车企们的营销突破口。
然而,碍于规则和标准还待完善,热效率、风阻系数等这些性能标识逐渐成了车企卷参数的工具。油耗值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数字而已,热效率一个比一个高,功率和扭矩一个比一个强,风阻系数也越来越低。反正最终解释权在厂家手里。
日前,还闹出了个争议。据汽车博主“苏黎世贝勒爷”发视频称,在天津中汽研风洞实验室自费对阿维塔12进行了风阻实测,测得的风阻系数为0.28Cd。这一数据,与官方宣称的0.21Cd差异超过了30%,与多年前的燃油车风阻系数接近。
据了解,车辆的风阻系数并不受法规政策、国家标准的严格监管。因此目前国内汽车风洞测试没有统一、透明、公正的验证机制。这也导致了,谁也不知道阿维塔和博主“苏黎世贝勒爷”的风阻测试更精准。
当车企在营销方面乱象频出时,也必须有监管层出手才能解决。如今,工信部已经针对隐藏式门把手、智驾、电池开始进行整顿。而前不久,欧洲新车安全测试机构Euro NCAP宣布,自2026年1月起,强制要求所有送测新车必须配备指定物理按键。Euro NCAP旨在强调,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应执行滑动、点击或切屏等触控操作。
有分析指出,这其实是Euro NCAP对当下炙手可热的屏幕操作的一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