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喊着自由贸易,暗地里壁垒越来越多,美国对中国车企出杀招?

文 春公子

果然,美国还是动手了,之前华为手机和其他业务一直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如今中国车企也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了。

新能源汽车时代开启后,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势头。在国内市场,日韩车企已经被中国车企打的找不到边了。

在海外市场,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也是一路高歌。中国车企的崛起,不仅冲击了日韩车企,现在连美国人也坐不住了。

美国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度领先全球。如特斯拉(Tesla)、通用汽车(GM)、福特(Ford)和克莱斯勒(Chrysler)的母公司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虽然在电动车领域有所布局,但面对中国车企的迅猛发展也感到压力。

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后工业实力如日中天的美国了。嘴上虽然还喊着“自由贸易”,但实际上北美市场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正如马斯克此前所说,中国车企如果能够克服贸易壁垒的挑战,那么它们几乎可以击败世界上大多数其他的汽车公司。


中国车企为什么想进入美国市场呢?因为美国汽车市场巨大!2023 年美国汽车市场大约是中国的 71%,同时在税费并不高的情况下,美国的新车平均售价远高于中国。

“中国电车”可以秒杀“美电国车”,因为中国电车产业链目前是全球最发达的,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做梦都想买到国内的车。

但是美国并不希望对中国车企开放国内市场。前不久特朗普不就说了吗?如果重返白宫,他将对美国以外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表示,美国,我们是进不去的,并提到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关税问题,通过本土化生产来降低关税问题;二是政治风险,要考虑出口国是否具有强势的本地汽车品牌。



今天有媒体放出消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要进入美国市场,需缴纳27.5%的关税,而且在美国也有特斯拉等诸多强力竞争对手,还有可能遭遇美国政府所谓的安全风险调查。如华为公司之前不就被美国政府以产品存在“网络安全”为借口,从而进行打压吗?

事实上,美国财政部公布新的电动车税收抵免条件:美国电动车补贴规定,要获得价值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车企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电动车型必须是在北美组装,另外价格方面,美国要求电动厢式货车、皮卡和SUV的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上限为8万美元,其他电动车辆的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上限为5.5万美元。

虽然美国汽车市场够大,但国内的车企也并不是非得死磕美国市场。2023年1月-4月的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国家清单已指明方向: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泰国、西班牙、阿联酋和菲律宾。华为任正非先生就说过,西方不亮东边亮吗。



美国搞出了IRA法案专门针对中国企业,《通胀削减法案》中包含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主要针对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特别是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这意味着,非美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无法享受同样的激励措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不利地位。

可美国的企业却可以自由地到全球去攻城掠地。所以还是那句话,美国不衰败,世界谈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