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潮下之行业发展变革与机会透视(一)

透过国家政策看产业方向,透过产业方向看行业变化,透过行业变化看机会切入!

传统燃油车未来发展几何?

传统燃油车该何去何从?

犹记去年,欧美多国同车企相继发布《燃油车停售时间表》,当时无数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觉荒谬,然放至今时今刻,已有国货扛旗之车企比亚迪已然完全停产燃油车,亦是比亚迪,已然于9月份完成超20万台新能源汽车之销量,数据甚为亮眼,如今回头望之,各位仍觉《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之荒唐乎?

于寡人之观,燃油车之高光时刻已过,亦不复19年及往昔之光荣,然世间万物,此消彼长,胜极而衰乃更古不变之道理,燃油车之衰乃是新能源车之胜之交替,燃油车虽荣光不复,但亦不至于一落千丈,犹如纸片之滑翔,缓缓落下;试问为何于近几年之变化如此之大?

然在于客户之需求转变,如今之客户,已然不仅仅满足于车辆代步之需求,乃是人车及生活的综合需求之交织,亦是新能源车之驾驶感受&智能化程度&外观内饰造型&机械底盘素质及维修保养成本等方方面面亦不弱于燃油车;

同时,相比于燃油车之固有劣势,譬如保值率及续航行驶补能等方面,已然慢慢将不再是劣势,为何如此之说?

一方面,新能源车辆之保值率已然在缓缓提升,已远非几年前之白菜价可比,然何为保值率?保值率之深层含义乃是指车辆流通交易之速率快慢好坏之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之整体销售量与保有量不断增加,保值率亦会不受约束之缓缓升之,当然,亦有人反驳之为何不同品牌之保值率千差万别,其实乃是不同品牌之销售量与保有量之差造成,同时,亦不可忽略之原因乃是各品牌车辆口碑质量及能否满足客户之需要等相关要素之关连;但新能源汽车之整体保值率已然在缓缓升之,此为客观之事实;

另一方面,相较于燃油车之便利续驶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之电池技术革新、高压快充及换电等综合补能技术与设施之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之续驶便利性亦在逐步提升;

故,于寡人之看,燃油车曾经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已然缓慢被新能源车逐步追上,寡人预测乃至未来5年内销量极有可能被反转,届时,请问燃油车有何种优势与之竞争?

既新能源如此高速之发展,未来几何呢?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一开始之国家政策引导扶持,到如今之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发展,按如今之销量趋势及发展势头来看,亦将极有可能于今年提前完成国家制定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渗透率之目标;然,亦是新能源汽车之超乎预期的快速发展,留给各家造车企业之剩余船票已然不多了,时间窗口已然越来越短,新能源车企之洗牌速率将加快进行,寡人预测此时间窗口至多2年,销量门槛最低总计20万台之存量,亦能方可立足未来之持续发展,故,如何于单位时间内尽一切可能提升交付量、提升销售量,占据市场份额乃各车企之当务大急。

然,关于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新车板块至此结束,接下来,寡人讲讲关于二手车之事宜。

国内二手车之发展乃是一部民不聊生与惨淡之极之血泪史。于传统燃油二手车来说,以往国家政策之缺失,新车市场之持续火爆,造成二手车行业之完全市场化及充分无序化之发展,此亦乃限制二手车行业之无法规模化、标准化及统一化发展之根源,亦间接导致消费者之避之不及。

然,现阶段之种种情况已然得到极大改善,国家新政策之颁布及逐步实施,亦在促进国内二手车之规范高速发展,市场环境之优胜劣汰,行业门槛之逐步提高,无不预示着二手车行业将跨入正规化、标准化、规模化之快速发展阶段。

于新能源之二手车来说,目前国内相对算是一片空白,此领域风险很高,机会亦很大,之余车企来说,应将新车与二手车业务相伴协同发展,既得益于一片空白,方能有机会由厂家来主导从二手车领域切入以共同维护品牌之价值,辅助新车之销售,客户价值之持续挖掘,创造非新车之领域价值与利润双重贡献;

既如此,那新能源二手车之业务痛点几何呢?

寡人认为现阶段业务痛点有六:

其一为:存量及流通车源之少,具体表现为新车销售规模不够及不到二手车析出之年份;

其二为:车辆检测难度之大,相比较燃油车,新能源车辆之检测核心在于三电系统之检测,而此领域直至目前仍处于高度技术壁垒之领域,除了厂家之外,其他第三方暂无有效之法;

其三为:二手车价格体系紊乱,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二手车无太多的交易数据可供参考,极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的主观判断定价,无科学及大数据参考依据;

其四为:流通渠道体系稀少且脆弱,大部分市场车商对新能源二手车处于观望或保守之态度,极少部分车商只做极热门之准新二手车,并且依旧存在不低之风险;

其五为:受众客群较窄且单一,于新能源二手车购买群体,大部分之客户购买出发点乃因新车等待周期长,未能及时提车的平替选择,且主要以准新二手车为主;

其六为:相关车辆权益缺失,很多品牌之首任车主权益无法平移至二任车主;

然,以上为该主题之第一部分之观点,未完待续,欢迎指正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