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价格带是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云集了自主和合资品牌许多优秀的产品,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这台丰田凯美瑞年度销量超24万,作为B级车里的销冠,它不仅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在产品力上紧跟潮流进行升级,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购车群体越来越年轻,车企的设计也逐步偏向运动化,但为了迎合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双外观套件的设计更加适合,凯美瑞可谓是这个领域的先驱,在旗下带“S”的车型上融入了更多运动化元素,两个套件版本主要的差异集中在前包围两侧,“G”版车型采用带C型镀铬材质的多横条大嘴格栅,“S”版车型则使用了犀利的折角组件,搭配内部蜂窝熏黑中网,看起来愈发精致和精神。
两个版本在车侧同样有些差异,“S”版车型对车顶和A\B柱进行了熏黑处理,带来了一些酷炫的悬浮式效果,同时门把手和后视镜也都采用酷黑配色,整体的风格更讨年轻用户喜好,而“G”版车型则保持了沉稳大气风格,平直的腰线和上扬的裙线搭配让车身更显修长,窗线也采用了镀铬材质装饰,相比“S”版的运动更显豪华。
“S”版的车尾在原有的小鸭尾轮廓上进一步加装了黑色尾翼,车标及铭牌也采用熏黑处理,酷黑LED尾灯在灯组下方延伸出一根黑色的饰条,搭配上双边四出的排气样式和扩散器组件,将杀气营造得颇为到位,“G”版车型则延续沉稳风格,灯组中间连接了一根镀铬饰条,车底搭配了双边单出排气设定,车底的护板也更加平滑。
相比于德系的套娃内饰设计,凯美瑞的车内拥有完全独立的设计风格,中控台整体的构成元素丰富,从仪表区域延伸而出的线条呈现S型,将挡把与中控区域分隔开来,另一条曲线则从屏幕下方发源并延伸到副驾一侧的出风口,线条组合出的舒展造型为车内增加了更多艺术气息,中控区域配有悬浮式大屏,下方保留了部分旋钮和触控按键,两个版本车型在饰板纹路上略有差异,“S”版车型加入了仿碳纤维的纹路处理。
除了两款入门车型外,其余版本的中控尺寸均为10.1英寸,内置了丰田最新智联系统,集成了GPS、多媒体等常用功能,并且加入了车联生态,不仅可进行OTA升级,还能对应用层面进行扩展,车内还标配有L2级辅助驾驶功能,可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及碰撞预警等功能,让日常行驶变得更为轻松。
两个版本车型由于外观组件的不同,在车长上略有差异,“G”版车型尺寸为4885*1840*1455mm,“S”版为4900*1840*1455mm,轴距均为2825mm,座椅除精英版车型使用织物面料外,其他版本均采用真皮或仿皮拼接材质进行包覆,拥有厚实的填充感,177cm的乘客在后排可获得2拳的膝部表现及4指的头顶余量。
后备厢内部整体保持平整,能轻松容纳20/24/28英寸的行李箱,同时剩余部分空间可放置一些背包行李,轮拱两侧略有一些凸出,后方带有一定空间,可堆放小型的物品,车内则配有常规的储物空间,容积宽大的扶手箱可横向放置多瓶矿泉水,门板处和手套箱也可胜任部分装载需求。
凯美瑞合计提供了2.0L、2.5L和2.5L双擎三款动力版本,分别拥有131kW(178Ps)/154kW(209Ps)/160kW的最大功率,匹配CVT和E-CVT变速箱,从实际表现来看,偏向灵敏的油门设定可从起步阶段就提供轻快的动力输出,自吸版随着速度的提升会出现略微的动力衰减,2.5L双擎版本动力表现更强,经济性方面也有很好的兼顾,三个版本NEDC综合油耗基本在6L以下。
麦弗逊加双叉臂独立悬架结构凭借着柔软的减振器,对于路面细碎的颠簸和起伏能做到很好地吸收,过弯时也能提供一定的侧向支撑,让车内的乘坐舒适度处在同级优势水平,转向回馈力度适中,车头可以对每一次转向进行快速响应。
写在最后
凯美瑞能拿下销冠绝非偶然,基于TNGA架构的凯美瑞不仅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了两款外观套件,内饰的风格也保持了艺术与实用的组合,轻盈经济的动力表现也可满足不同需求,不知道你喜欢这台凯美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