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汽车差速器

汽车差速器是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的一种装置。

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四轮驱动汽车在行驶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急转弯制动现象,前后驱动轮系干涉现象等。由于差速器可以吸收前轮的转速差,所以增加中间差速器后,前后传动轴的转速可以不同。汽车差速器主要是消除汽车在转弯时左右轮转速不一致而造成的机械干涉现象,如果没有差速器,就会因左右轮转速不一致而导致机械性损坏。

差速器的种类


开放式差速器

开放式差速器可以在汽车转弯时正常工作,行星齿轮组没有任何锁止装置。不过在越野过程中开放式差速器会减弱非铺装路面的脱困性。


多片离合器式差速器


多片摩擦式限滑差速器依靠湿式多片离合器产生差动转矩。这种系统多用作适时四驱系统的中央差速器使用。

其内部有两组摩擦盘,一组为主动盘,一组为从动盘。主动盘与前轴连接,从动盘与后轴连接。两组盘片被浸泡在专用油中,二者的结合和分离依靠电子系统控制。在直线行驶时盘片分离,车辆基本处于前驱或后驱状态。在转弯过程中,前后轴出现转速差,主、从动盘片之间也产生转速差,如果车辆内外车轮的转速差没有达到电子系统预设的要求,两组盘片依然保持分离状态,此时车辆转向不受影响。

当前后轴的转速差超过一定限度,电控系统会控制液压机构将多片离合器压紧,此时主动盘与从动盘开始发生接触,类似离合器的结合,扭矩从主动盘传递到从动盘上从而实现四驱。

多片摩擦式限滑差速器的反应快可瞬间结合并且可以通过车辆电控系统结合。但是最多只能将50%的动力传递给后轮,高负荷工作时容易过热。


托森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的核心是蜗轮、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和蜗杆结构,提供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简单地说,托森差速器就是一个全自动纯机械差速器,即不需要人为控制+100%可靠的+传动直接的限滑差速器

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最核心的装置就是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可以根据行驶状态使动力输出在前后桥间以25:75~75:25连续变化。反应十分迅速且有电子稳定程序的支持,可以提高了动力分配的主动性。

托森差速器能够在瞬间对驱动轮之间出现的阻力差提供反馈,从而分配扭矩输出,能够在宽泛的扭矩输出范围内进行调节。不过没有两驱状态并且差速器限滑能力有限,动力无法完全传递到某一车轮。


粘性联轴节式差速器

粘性联轴节式差速器是全轮驱动汽车上自动分配动力的灵巧的装置。通常安装在以前轮驱动为基础的全轮驱动汽车上。这种汽车平时按前轮驱动方式行驶。粘性联轴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需驾驶员操纵,就可根据需要自动把动力分配给后驱动桥。



在正常行驶时,前后车轮没有转速差,粘性联轴节不起作用,动力不分配给后轮,汽车仍然相当于一辆前轮驱动汽车。而汽车在非铺装路面上行驶时,前轮出现打滑空转,前后车轮出现较大的转速差。粘性联轴节的内、外板之间的硅油受到搅动开始受热膨胀,产生极大的粘性阻力,阻止内外板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了较大的扭矩。自动地把动力传送给后轮,汽车就转变成全轮驱动汽车。

在汽车转向时,粘性联轴节还可吸收前后车轮由于内轮差而产生的转速差,起到前后差速器的作用。在汽车制动时,它还可以防止后轮先抱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