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2025年03月15日09:00:12 汽车 8926

一辆车平均每2.3分钟就被买走,全球61个国家的人争相为它买单,甚至在中东沙漠、北欧雪原、东南亚雨林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说的就是吉利博越,从0到200万用户,博越家族的成长历程就是吉利和中国品牌发展的一面镜子,不仅是中国品牌的里程碑,更让“国产suv”成了全球市场的硬通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款车为啥能成为年轻人眼里的“真香”神车。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作为吉利精品车3.0时代的首款智能互联精品suv车型,吉利博越首创“开门造车”理念,从诞生、上市到热销,都伴随着与用户的深度共创。从2015年的“全民命名”开始,126万网友投票选出“博越”这个名字,到后来“全民定价”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定价决策,博越的每一步都带着用户的影子。甚至有车主吐槽“车机反应慢”,第二年新车就直接塞进高通8155芯片;有人说“配置不够卷”,博越l直接对标30万级豪车,把ar-hud、头枕音响都搬进了10万级车型里。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紧凑型suv”的标签,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新博越硬是把这个赛道卷出了新高度。全系标配主驾6向电动调节皮质座椅、540°全景影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3.2英寸中控大屏,还有8155旗舰芯片+哈曼燕飞利仕头枕音响+轻松岛副驾+noa高阶智驾系统等,这些越级配置只能说吉利下本了!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别看是紧凑型,新博越轴距2701mm后排并不拥挤,得益于0.6豪车黄金轴长比,使得驾乘空间最大化,二排拥有最大纵向358mm座椅高度、1019mm人体有效腿部空间、96mm人体膝部空间;最大横向1414mm的肩部空间、1368mm的臀部空间;最大966mm有效头部空间;实用空间表现均优于同级主流竞品。家用车后备箱空间尤为重要,新博越后备箱容积达到571l,尾门开口最大宽度高达1127mm,可以一次装下6个20英寸行李箱,轻松满足多场景出行需求。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年轻人要什么?颜值、科技、动力,一个都不能少。沃尔沃同源的cma架构,博越前脸的水滴波纹格栅搭配贯穿式led大灯,侧面悬浮车顶+俯冲腰线,直接把设计感拉满;车内13.2英寸大屏+银河os系统,语音控制、ota升级全系标配。动力方面,1.5t发动机匹配7dct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最大功率 133kw,最大扭矩290n·m,动力强劲,经济实用还省油。百公里加速7.9s。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同时博越家族的车型根据定位、配置及适用场景上,进行精细划分,新博越主打经济型市场,官方指导价9.28万元起,终端优惠后更低,注重实用性的用户;而新博越l专攻10-15万元主流市场,起售价11.57万元,追求空间、动力及智能科技,尤其适合家庭用户或科技爱好者。

平均2.3分钟售出一台 吉利博越全球总销量突破200万辆 - 天天要闻

博越200万只是起点,从“国民爆款”到“全球标杆”,博越用9年证明了一件事:用户要的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个能参与创造的伙伴。博越的成功密码很简单:把用户当朋友,而不是韭菜。毕竟,谁不喜欢一辆“听劝”的车呢?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上市限时价11.58-15.58万元 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上市限时价11.58-15.58万元 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

2025年5月9日,吉利银河品牌旗下全新中大型轿车——星耀8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7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2.58-16.58万元,在2025年6月30日完成大定并锁单的用户将享受10000元限时超级置换金优惠,在叠加置换金后的上市限时价为11
车门到底怎么开?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 天天要闻

车门到底怎么开?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工信部开始出手整顿《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显示,该文件的起草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要内容方面,项目建议书显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安全标准 - 天天要闻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安全标准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通知,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意见,公示期至6月7日。这一举措直指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重大安全隐患,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向智能化时代的“科技设计”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