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挪威第一站后,蔚来“出海”速度正在加快。近日,蔚来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这是蔚来继去年进入挪威市场之后,进一步在欧洲市场开展业务。
蔚来出海的背后,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不断加强的体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累计出口已达211.7万辆,新能源成为汽车出口的新动能。除蔚来外,小鹏、岚图、威马等新势力车企,比亚迪、MG、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都在强势进军全球市场,以产品竞争力获得海外市场认可。

输出完整服务体系
一个有趣的点是,在蔚来进军欧洲市场的进程中,ET7、EL7和ET5将以创新的订阅模式在四国市场开启预订。用户通过蔚来创新的订阅模式获取车辆服务,订阅期限从1个月至60个月不等。订阅用户除了使用车辆以外,还可以获得全套服务体验,包括全险、保养、换电服务,以及今后会提供的电池灵活升级服务。
为何蔚来会选择“只租不卖”的模式?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称,选择订阅模式进军欧洲四国市场,经过了深思熟虑。“在经历很长时间后,电动车会逐渐变成一种服务,因为汽车终究是一个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他说,“欧洲这四个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传统是公司用车、高端车加上订阅服务接近60%左右,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汽车使用权是主流趋势,与税制、消费习惯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推出的订阅服务,正是深入挖掘了用户痛点。”

蔚来将在四国市场构建完善的加电体系,目前已经在欧洲接入38万根充电桩,并可使用蔚来NFC卡片直接访问,蔚来欧洲版充电地图也已经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底,蔚来计划在欧洲建成20座换电站,2023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20座。目前,位于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Zusmarshausen换电站已经投入使用,位于柏林的换电站即将完工。到2025年,蔚来计划在中国以外市场建成1000座换电站,其中大部分将分布在欧洲。
蔚来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也将采用直接服务用户的方式,将在这四个国家市场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建立由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打造以车为起点的用户社区。
对此,李斌认为,汽车出口不等同于海外“卖车”,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服务输出。李斌认为,蔚来在出口上的优势,在于按照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去构建研发与供应链、产品的一个体系。在移动社交时代,品牌应该思考如何以车为起点,与用户互动的社区方式去构建一个体系。

“我们从创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准备全球服务用户,因为要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公司,只依赖于中国市场肯定不够。我们希望去重新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整体体系,从研发、供应链、服务到整个社区,完全构建一个全新的体系,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他说。
出口竞争力大幅提升
蔚来再次进军欧洲的背后,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强势进军全球的缩影。据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也是继今年8月以后,中国汽车出口第二次实现单月出口突破3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已达211.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数量。
更为关键的是,在出口数量大幅提高之外,中国汽车出口的“质”也明显提升,已经摆脱了低端产品的标签。乘联会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均价是1.29万美元,到2022年8月已经来到1.89万美元。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出口的新动能。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发展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领先,以产品竞争力获得海外市场认可。

正因在三电技术、智能网联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新能源品牌受到海外市场青睐。近日,比亚迪宣布和汽车租赁公司 SIXT 签署合作协议,SIXT 将在未来 6 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元 PLUS、汉、唐三款车型也于近日在欧洲市场开启预售,开启欧洲多国交付。
除蔚来、比亚迪外,理想、小鹏、岚图等新势力品牌同样进入欧洲市场,上汽、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甚至也在海外布局建厂,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品牌在海外“生根”,助力中国汽车出口不断升温。
进入要求严苛的欧洲市场,甚至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德国,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底气。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向高端化的佐证。“如果做一个高端市场,你不在美国、欧洲有好的市场表现,很难在全球获得竞争力。毫无疑问,欧洲、美国市场都是我们长期要做的方向。”李斌说。
然而,在中国汽车出口迎来爆发期时,依然要面临海外的残酷市场竞争。汽车作为高价值工业消费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渠道建设、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急需建设,品牌知名度更需打响,如何更适应海外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需要车企进一步思考。李斌表示,“欧洲车企对于用户心理需求的把握,对于市场的理解要深入很多,尤其在造车积淀、服务网络、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我们和他们相比还属于‘小学生’,中国车企需要继续学习和追赶。”
【记者】拱千舒
【作者】 拱千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