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注意力关爱组织】
每天3分钟 · 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
提到游戏的话题,很多人都会用:“玩游戏太容易上瘾了!”“玩物丧志”“玩游戏耽误事”等等标签形容它。就像许多家长,总是小心翼翼地阻止孩子接触游戏,担心他们会因为游戏上瘾而耽误学习。
实际上,游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孩子真正沉迷其中,确实是一件比较糟糕的事情,但是,当孩子接触游戏之后,他拼命想玩游戏,如果不停的阻止的话,很容易陷入到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战斗之中。
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你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渴望拥有。如果,孩子拥有玩游戏的欲望,你越阻止他的念想,他就会对游戏越来越渴望,最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程度。
曾经有人做过类似实验:
科学家将志愿者分成两组,让一组志愿者受限制,提示他们不许吃甜食,而另一组则没有任何限制。
结果,限制解除后,受限制不让吃甜食的一组人,全都拼命做着原本被限制的事情,可是,没受限制的另一组,则未曾有类似的行为。
由此可见:如果,孩子已经知道游戏好玩,家长却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拼命阻止不让孩子去玩。孩子在内心深处,就会不停地对游戏产生渴望,这种渴望使他对游戏更加充满诱惑力,最终即将到达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
事实上,玩游戏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糟糕,甚至,适当玩游戏,还有一定的好处。
2014年,德国与比利时的科学家在扫描了152个大脑发育良好孩子的大脑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所有孩子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子皮质和额叶眼动区的灰质体积更大。
简单来说,这两部分的灰质体积越大,孩子就越聪明。
这个结论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这两部分的灰质体积与孩子每周玩游戏的时间成正比。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研究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这152个孩子的共同习惯就是喜欢玩游戏和玩具。因此证实了,安排适当的游戏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促进作用。
2017年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1
与初学者相比,棋盘游戏或围棋老手的伏隔核中的灰质增加,杏仁核中的灰质减少
伏隔核是大脑中负责处理与奖赏或不愉快经历相关的环境刺激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基于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愉悦感)和血清素(促进满足感)。伏隔核灰质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积极的体验和热情。
杏仁核是位于大脑内侧颞叶深处的一组杏仁状神经元。它是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处理情绪。杏仁核灰质的减少使人压力减少,更加平静。
2
动作类电子游戏专家的大脑脑岛亚区有更多的灰质和更强的功能连接
脑岛是大脑皮层的一小部分,负责自我意识和当下意识。脑岛灰质的增加有助于更好的决策。
许多动作类电子游戏还能增强玩家大脑的海马体和前额皮质,从而提高认知功能,如智商、记忆力、信息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脑有个结构叫海马,位于大脑皮层下方的颞叶。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巩固以及空间导航和定位。海马体灰质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预防痴呆症。前额皮质位于大脑的最前端,负责“执行功能”,如推理、逻辑、解决问题、计划、记忆、引导注意力、发展和追求目标以及抑制冲动。
在了解了合理游戏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处后,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原理”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孩子更好提升,养成高效学习习惯!
劳逸结合,养成主动专注好习惯
在和孩子共同规划学习计划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将“游戏原理”运用到学习上来。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由时间或外出游戏时间当做是学习任务结束后的奖励。
具体的奖励内容,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情绪、兴趣、习惯等学习和生活入手,借助心理行为认知技术,针对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逐步改变孩子的认知层级和信念。
让孩子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为此大脑多巴胺分泌稳定,减少对杏仁核的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有效改善孩子畏难、厌学情绪,做到主动自觉学习,改善拖拉无序,养成主动专注的好习惯。
增强大脑神经连接,促进相关脑区灰质产生
当学龄期的孩子出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脑电生物反馈训练,采用专业训练方式,促进大脑神经连接,帮助孩子增加大脑灰质的产生。
通过专业专注力测评结果,为孩子量身制定训练提升方案,通过专业仪器,对训练过程中孩子的大脑电波运动情况,进行一个实时的反馈,清楚直观的了解孩子的注意力状态。
采用多方位训练模式,对孩子相关脑区进行针对性训练,增加大脑相关脑区灰质的产生,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获得专注力、记忆力,情绪管理等多种能力的提升,提升学习效率,科学缓解学习压力,最终达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通过今天的内容分享,家长不妨留言说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大家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