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善待和尊重护士应成为全社会共识

每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最初称“医院日”,也称“南丁格尔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我们感冒发烧就诊,为我们打针、提醒我们吃药的是护士;我们住院,护理我们并按医嘱为我们积极治疗的也是护士。互联网时代还有了“网约护士”,这是现代化优质护理服务,朝着深度与广度全覆盖的积极探索。

如今,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了三级医院全覆盖,九成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520万人。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全国注册护士需达到532万人,增加12万人。可见,我国护理人才的缺口较大,护士职业的发展前景被看好。

每个人都离不开护士,缺了护士,仅有医生绝对不行,这也是人们对护士心生感激的原因。然而,还是有人对“护士”这个职业并不了解。其实,成为一名合格护士非常不容易,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系统训练、临床实践等精湛的业务素质外,更要有一颗“南丁格尔之心”。那不仅是知识和热诚的结合,也是坚毅与爱心的相伴。如果不是技术过硬且充满爱心,肯定不能成为称职的护士,更别谈出色的护士了。

遗憾的是,护士的重要性并没有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护士遭遇心理创伤,九成以上的护士不能明显感受到大众对护士的尊重。就是说,对护士在待遇、理解、关爱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可见,善待和尊重护士应成为全社会共识。

为此,落实好《护士法》和《劳动法》应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迈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医疗护理,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护士。而国际通行的三级医院普通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1,目前在我国很多医院还无法达标。因此,提高护士待遇,避免“重医轻护”,依法让“护士”成为一个更受尊重的职业,让更多人得到高质量护理,尚需付出更多努力。

文/刘天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