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殷郊殷洪申公豹为何都应誓而亡?

《封神演义》申公豹在说反殷洪时,殷洪曾对申公豹说:“我发誓说:如不助武王伐纣,四肢俱成飞灰。”申公豹笑着对殷洪说:“此乃牙疼咒耳!世间岂有血肉成为飞灰之理。你依吾之言,改过念头,竟去伐周,久后必成大业,庶几不负祖宗庙社稷之灵,与我一片真心耳。”申公豹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殷洪,发的这个誓没什么用,别管他就是了。结果殷洪听了申公豹的话,不管当初发下的誓言,结果被太极图卷了进去,连人带马化为飞灰,果真是应了自己当初发下的毒誓。后为殷郊下山,又受到申公豹挑唆,殷郊在下山前也在师父面前发了毒誓,结果经不住申公豹去劝,最后被众仙收了宝物、被燃灯道人用两座山夹在中间,受了犁锄之刑,也是应了自己的誓言。可笑的是,当初对殷洪说发誓没有用的申公豹,自己在师父元始天尊面前发誓,说如果再阻挡武王伐纣就去塞北海眼,结果三教会破万仙阵,元始天尊令黄巾力士将申公豹拿去真塞了北海眼,也算是应誓而亡。这就比较搞笑了,申公豹对别人说发誓没有用,最后连自己的死都跟自己发的誓一样。

所以,有时候说话还是要注意,用古人的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就是用今天话来讲也是“话不能乱说”,很有可能会一语成真。

申公豹、殷郊、殷洪,三个人的结局都很相似,因为自己说的过话死了,但是有一个人曾经答应过别人一件事情,最后非但没有做到自己答应的那件事情,还和答应的事情走向了相反的趋向,此人就是姜子牙。

当初姜子牙兵发崇城,讨伐北伯侯崇侯虎,结果在斩了崇侯虎之后,西伯侯姬昌一病不起,在临死前,姬昌千叮咛万嘱咐,要姜子牙不可起兵造反,小说里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孤今召卿入内,并无别论。孤居西北,坐镇兑方,统二百镇诸侯元首,感蒙圣恩不浅。方今虽则乱离,况且还有君臣名分,未至乖离。孤伐侯虎,虽斩逆而归,外舒而心实怯非。乱臣贼子,虽人人可诛,今明君在上,不解天子而自行诛戮,是自专也。况孤与侯虎一般爵位,自行专擅,大罪也。自杀侯虎之后,孤每夜闻悲泣之声,合目则立于榻前。吾思不能久立于阳世矣。今日请卿入内,孤有一言,切不可负:倘吾死之后,纵君恶贯盈,切不可听诸侯之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

姬昌的意思就是让姜子牙不要以臣伐君,他连死后不好相见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在小说里面,作者是让西伯侯姬昌当一个忠臣。当姬昌对姜子牙提出这个要求时,姜子牙是这么回应的:“臣荷蒙恩宠,身居相位,敢不受命。若负君言,即系不忠。”姜子牙答应了姬昌不会负姬昌嘱咐的事情,否则就是不忠。这虽然没有发毒誓,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理解成姜子牙答应姬昌的事情呢?古话说得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已经答应了姬昌不会反商,那么要是说话算话,姜子牙就不应该起兵伐纣。然而,姜子牙后来金台拜将,西岐成为了反商的大本营。按说,虽然姜子牙没发毒,但是这样说话不算话,怎么的都得给他一个惩罚吧!可是姜子牙最后就是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手持打神鞭、杏黄旗替师父元始天尊封神。

所以,这个又怎么说呢?说得俗气一点,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受元始天尊所托,主持封神,恐怕这就是元始天尊给自己徒弟的一些便利条件吧!

另外,再说得深奥一点,完全可以用天命来说明这个事情的真相。女娲在看到纣王题的淫诗之后,立刻驾云去朝歌找纣王算状。结果这下不好好,堂堂的女娲居然被两道红气生生挡住去路。原来纣王的两个儿子是太岁神和五谷神,这两道红气还就真把女娲给挡住了。书上面写这一段的时候还得意说了一句:“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所以,像他们是不能乱发誓的,说不定就会应誓而亡。这里又要说是他们的命运了!

诸君以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