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这本书

日常生活中,你们会发现,孩子有时突然就对某个地方,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碰到一些感到恐惧的事情,而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地自愈。

但有些恐惧情绪在发生中一直没有得释放,就会让我们从此留下生理性的恐惧,甚至会发展成病理性恐惧。

如何发现孩子的恐惧情绪呢?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表情,言语。可还有一些会被隐藏起来,不易发现,或者作为父母的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当时的情况,我们如何识别孩子恐惧情绪呢?


意大利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埃维.克罗蒂和阿尔贝托.马格尼的《儿童恐惧心理学》这本书让我们可以通过涂鸦去了解孩子,让孩子通过他稚嫩的笔触表达他的恐惧情绪,从而发现根源,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孩子走出恐惧的困扰。

《儿童恐惧心理学;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这本书,不但介绍了恐怖情绪是怎么产生的,还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类型和所表现出不同的恐惧情绪,并且罗列了34种最常见的儿童恐惧情绪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年龄段,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样子。

而我要重点分享的是,作者通过不同的情绪的介绍,并且一一对应着涂鸦的样式,让作为父母或教育专业人士有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学习从涂鸦中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心态和情绪。

中国有句古话:字象人形,说的是,一个人写的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一些性格。

其实画画(涂鸦)也是一样的,书中介绍到,有力动作下的涂鸦和柔弱的动作下的涂鸦,线条对比,一个是连贯,均匀的,一个是断断续续的。


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如果当人愤怒时,用笔在纸上乱画时,是“力透纸背”的,每一笔都透着无处发泄的气息,深刻,有力,仿佛纸就是伤害他的敌人。

反之就是“有气无力”的软绵。

刚劲有力的涂鸦,也说明孩子的精力旺盛,冲动,如果此时约束他们,反而而会适得其反,此时让他们去运动场上发汗地运动一下,就会得到很好的疏导,而未来,也能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气时的情绪控制方法,这就是我们会看到一些情绪稳定的人,往往是保持运动的人。

而柔弱的孩子,则需要多多关怀,鼓励和陪伴,让他们能感到父母的爱,周围人的友善,建立起他们的自信。

再有一个例子,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不和,也许父母并没有说出来,可这时的孩子的涂鸦,可能会画两栋不同的房子,或是一栋房子有两个不同方向的门,也可能只画父母其中一方,不再是三个人的画面。从这样的画面就能感觉到孩子的担心,害怕父母分开,害怕他不知何去何从。

看到这些分享,你是不是会认真看看你孩子的涂鸦呢?

从他的涂鸦中,你又有没有想到自己造成了孩子很多的恐惧情绪呢?

我曾看过一个孩子的涂鸦,这孩子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重组了一个家庭,那个孩子一天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个手里拿着一把刀的女人,正对着一个小孩子,有一个长长的,蜿蜒的通道,通道出口站着一个男人。

当我把这画给了孩子的妈妈看时,妈妈当场就泪流不止,说她只是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天天骂他,没有想到,孩子心里,妈妈的话语是一把刀。

从此,这位妈妈再也没有骂过孩子,也经常让孩子跟他父亲在一起玩。

后来,这个小男生顺利成长,成了很多人夸赞的阳光男孩。

一幅涂鸦,原本让孩子不知从何如何用语言表达的委屈,让妈妈及时醒悟,从而避免了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更庆幸的是,有一个生命没有被耽误。

”父母是儿童人格构建过程的首要责任人,应该给他们提供其成长所需的一切,而不仅仅是食物和物质,还包括花时间陪伴他们、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给予他们爱,而不是匆忙的亲吻或过度的保护。“

儿童需要父母的引导,需要“稳固的”、可靠的人物形象(即从其出生至青春期的榜样)让自己安心。只有意识到自己威信的成年人才能帮助儿童获得安全感、自信心和有意识且恰当地处理生活在经历的自主性,以保护自己免受心理暴力的伤害。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可以通过涂鸦去辨别孩子的恐惧,去了解孩子恐惧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恐惧,提高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爱,而这个重担就是上帝交给妈妈们的一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