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时间、金钱

育邻梦

网友提问:教育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回复:现代家庭生育的核心成本:时间、金钱。相反,孩子是农耕时代的家庭小帮手。

成本,为生产加工特定种类与数量产品所必须耗费资源的货币计量价值;为取得某种生活物资所需付出的货币价值;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必须付出货币价值;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货币价值;为得到某种生活物资而付出的劳动创造;为得到某种生活物资或完成某种主动劳动创造必须付出的等待时间。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人类生命诞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生态食物链”生存,饿了采摘植物果实、渴了喝山泉水、偶尔捕杀其它动物打牙祭、困了找个树杈或者山洞小憩......人类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与当今许多杂食性野生哺乳动物没什么不同。但是,作为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通过归纳总结、抽象发散形成复杂文字智慧的社群性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等都属于人类主动劳动创造改良生活环境的基本方式。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孩子是农耕时代的家庭小帮手

一、现代人类接受教育的最大成本花销——时间

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或职高3年、大学3年以上......我国职业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孩子尚未出生就有至少12年学校教育在等着他们【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勤奋学习者研究生毕业的总学时长度更是可达20年以上。从人类生活时间管理角度看,接受学历教育最大的消耗主体应该是时间,孩子本身需要专心花时间学习、家长需要花时间监督&陪伴孩子学习。因为,学习抽象文化知识不属于人类基本生理成长需求,没有任何人可以长时间自觉主动学习、更别说让懵懂少年天天规律阅读&写字。

《增广贤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类把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果实。然而,时间对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视同仁,不会克扣某个生命的生活时间、也不会刻意宽恕某个生命的生活时间。因此,无论孩子上学还是家长供孩子上学,时间花销都是无法避免的成本,并且这个成本几乎不可能得到任何投资回报。

二、供孩子接受教育的经济成本

义务教育,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社会、学校、家庭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也就是说国办基础教育以辅助未成年孩子学习成长为主旨,是国家和民族为社会发展建设储备人才的核心手段、是缓解城镇职业劳动者家庭生养儿女困局【职业工作时间不能陪伴自家孩子】的核心寄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喻付出一份劳力就会得一分收益,无论成功与否,都是积累的过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指不劳动就不会有成果,也提示着人们不要去贪便宜,要提高警惕。虽说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责任与义务保障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权益不受侵损。但是,教育系统的相关工作者都是人,他们也会追求经济利益价值最大化。因此,保险费、信息通讯费、教辅材料费、课后托管服务费等陆续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合理”收费项目,经过“合法合规”审批创办的私立学校更是成了商人牟利的工具。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虽然,养孩子必然会产生经济成本,但这动辄高达数十万的费用支出绝非家庭主动配置,也绝不是所有家庭都能随便能养多个孩子的成本支出。因为,我国目前粮食基础收购价不超过2元/斤,照此计算农业人口需要种地多少年才能养大一个孩子;我国城镇最低职业劳动薪资最高的上海都不超过3000元/月,一个人不吃不喝地工作貌似都还供养不起一个孩子。

舍不得孩(通鞋)子套不着狼,原意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常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春天播下种子、精细田间管理,秋天才能收获粮食;今天种下树苗、精心修剪枝叶,若干年后才能收获木材。同理,家庭生养孩子、希望将孩子培育成才自然少不了成本投入。但是,聪明人都会计算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投入少、产出多的事情才会主动积极干。

养孩子需要花时间陪伴他们学习,这必然影响年轻劳动者的职业仕途【网络公开的信息显示:安倍晋三莫迪朴槿惠默克尔马克龙等国外政要都没有子嗣,张宏民、张越、亚宁、梁艳、李雨霏等国内知名主持人都未育子嗣】,并且影响他们老年时可领多少社会养老保障金;孩子长大了需要融入社会职业体系,文化学识越高与父母远距离分离的可能性越大;子嗣传宗接代的华夏传统被淡化、个人享乐被宣扬,学识教育让节育力量深得民心......生养孩子的经济投入-产出比的社会价值盈余越来越小。

《管子·权修 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译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种谷,一种一收;种树,一种十收;培育人才,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才,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

农业,一年半载就能收获、工业,采矿到产品数月可成、服贸业,分分钟即可达成交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下,有多少人乐意放弃可获即时经济收益的工作,转而专心多生儿女呢?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