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每一位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配合教育,但事实上,孩子们总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让师长们伤脑筋。
该如何管教,才能让孩子们打心底里接受, 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呢?
01
曾经看过一期《超级演说家》,有位演讲者在台上提了一个问题:“我考了第二名,高兴地回家告诉爸爸,你猜我爸说了一句什么话?”
他话音刚下,评委席上的陈鲁豫立刻回答:“第一名是谁?”台下的人都笑了。
这是不是很多人的经历?不管自己做得多好,都很难听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父母嘴里永远是“你可以更好”。
就算他们内心其实很骄傲孩子的成绩,但在孩子面前还是装作不在意,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高要求,他们还有“火眼金睛”,总能注意到孩子的不足,并不断告诉孩子这些不足有多糟糕。
如果孩子做错一点事,他们不吝用各种贬低和侮辱性的词汇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说到激动处甚至大打出手。
“玉不琢不成器,管教孩子就得严。”这是严厉型教养的父母们经常说的话。
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在只有打击没有肯定的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严重的心理创伤,要么很自卑,要么很叛逆。
我见过读小学的孩子拿刀想跟父母拼命的,因为一直以来,他爸一遇事就打他,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只会用棍棒解决问题。
我也听过一个优秀的姑娘,从小在严厉的父母打压下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嫁人后被婆家欺负却不敢说,父母恨铁不成钢,后悔莫及却于事无补。
02
当然,心疼孩子的父母也不少,但是,有些父母却因为爱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无原则娇纵孩子,即使孩子犯错也舍不得管教。
网上有不少熊孩子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读小学的熊孩子,为了验证撞一下是否流产而故意去撞怀孕六个月的亲戚,还好孕妇的小姑子及时拉开,才不至于出事。
那个被撞孕妇的小姑子一气之下,打了熊孩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熊孩子的家人不教育自家孩子,却数落小姑子,说她不该跟小孩子计较。
都说有熊孩子是因为有熊父母,但我也看过很多人日常比较明理,但一碰上孩子的事,就护短不讲理,盲目溺爱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以前有个老邻居就特别护短,他家孩子从小就很霸道,读小学三年级时,取笑同学后被打了一下,虽然没造成什么伤害,但邻居得知后,气冲冲地朝那个同学打了两巴掌,当场就将那孩子打到耳朵出问题。
这事过后,班里的同学无人再跟他家孩子玩,他孩子越来越偏激,最后不得不转学了。
溺子如害子。在父母的溺爱下,这些孩子不是变成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性格。
不管是严厉型还是娇纵型的教养方式,都无法培养出真正自律,有责任感,阳光健康的孩子。
03
除了那些本身性格有缺陷的,或者根本不管孩子死活的,大部分爱孩子的父母,都是因为把握不好管教的”度“而导致孩子出问题。
严厉专断的管教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或阳奉阴违;骄纵溺爱的管教方式却缺少了规则,会让孩子忘乎所以,狂妄自大。
那么,如何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度“呢?
7个孩子的母亲,20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简·尼尔森提供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教养方式: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指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和善而坚定为基石,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塑造孩子相对完备的性格。
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最重要的方法。
和善是指父母对待孩子态度和善,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爱和关心。
父母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尊重的语气,与他们做到真正的连接。
坚定是指父母定好规矩,然后不打折扣去遵守,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不越界限。
坚定意味着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守信而不出尔反尔。
管教孩子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
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等。
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母,我们要掌握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子疼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我是@颖妈育儿记,一个在教育行业20年的中年老母,关注我,一起修己育儿,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