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5种行为,正在养育出敏感、脆弱玻璃心的孩子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

爱孩子是妈妈们的天性,爱对了孩子会茁壮成长,但若爱错了,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唯有正确地爱孩子,未来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最近大宝上幼儿园状态一直不好,开始时因为不适应新环境,一直哭,好不容易适应不哭了。


又遇到了班上小朋友因上火导致流鼻血、嘴巴流血的情况,这对于大胆的孩子可能没什么。


但对于敏感的大宝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每每放学回家就问我,妈妈我不想吐血不想流鼻血。


我总是说,你又没上火,你不会流的,再说了你习惯那么好,经常多喝水多吃青菜又爱运动。


更加不会有,说完就好点,可是没等一会就继续问,甚至这成了孩子心里的魔杖,怎么也挥之不去。


孩子因为害怕,所以每天要重复很多遍,渐渐地我就没了耐心,开始变得烦躁,甚至讨厌孩子这种敏感胆小的性格,心里想,人家孩子看了都没事,为啥自己孩子看了就一直记着。


甚至有天在哄二宝和大宝时,我又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


大宝一边重复这个话题,一边要我抱抱,我说抱什么抱,没看弟弟还没睡,再说抱着怎么睡。


那天晚上大宝翻来覆去到11点才睡,第二天5点多就行了,到快上学时间又重复这个话题。


我火一下子就又提到了嗓子眼,说,给你说了,你不会有,你天天怕什么怕,你要学会忘掉。


小小年纪就给自己找烦恼,你在学校好好同小朋友玩,老师讲东西认真听讲,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可是到了学校大宝又哭了,我即无奈又心疼,我痛恨自己不能把孩子心中的恐惧删去。


父母有时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有时是因为忙碌,有时则是不承认自己没能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固而,就会用不耐烦及暴躁的情绪呵斥孩子。


那天回到家里,我一个人窝在沙发里,看着育儿书,想着孩子的这件事情,就回想到去年。


孩子因为老师背流血,就害怕自己背也流血,而记了快2个月,当时无奈,就和老师联系。


老师同孩子解释了情况,后面因老师对孩子的用心和耐心,让孩子开始变得活泼和开朗。


但这次又是这样,我就在想,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事,我总不能次次都让别人解释,这需要孩子自己独立面对和消化。


育儿专家说: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让孩子经历挫折和磨难,而不是挫折和磨难来临时,父母帮孩子绕道而行。


父母帮孩子绕道而行,只会让孩子在未来再次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变得更加地措手不及。


就好比大宝现在,对于她来说,看见小朋友流鼻血嘴巴流血,就是一次挫折和心智的成长和挑战。


度过了,又会是一次成长,这种成长带着坚韧带着对新事物恐惧、以及对于自己胆小的接纳。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感受,并且给予孩子安全感。


如果我强制性压迫她不要想,可能会成为她内心的阴影,甚至会给她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当我想明白后,我就不像刚开始一样去反抗孩子害怕的情绪,而是开始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继续说害怕流血时,我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你之前没见过,所以你第一次见小朋友流鼻血。


会有害怕情绪,这属于正常现象,妈妈如果没见过,第一次见,也会害怕。


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另类。


同时用同理心告诉孩子,对于第一次遇到的害怕场景,人第一反应,就是会出现害怕的情绪。


你能把你的害怕表达出来,证明你善于表达,同时也表明你对事情的观察度比较敏锐,这是你的优点。


有些小朋友不说,但不代表不害怕,有些是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不知如何把害怕表达出来。


最后深藏于心,你能说出来,妈妈很为你开心,同时也谢谢你信任我。


当说完这些时,我拥抱住了孩子,继续同孩子说,遇到没见过的场面,有害怕情绪很正常。


但在害怕的同时,你要了解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例如小朋友流鼻血,是不是上火导致的。


是不是这个小朋友,平时不爱喝水或不好好吃青菜和水果,才导致自己上火这么严重的呢?


如果是上火导致的,那以后我们就做好预防,例如好好睡觉、多吃青菜、多喝水、多运动。


这些都是提升免疫力法宝,免疫力高了,人自然就少生病了。


大宝这次听我说完好多了,最后又说那我害怕生病。


我就说,你为什么害怕生病呢?


大宝说,我害怕住医院,害怕打针,害怕和妈妈分开。


听大宝说完,我就说,打针每个人都会害怕,但生病了,我们需要打针了,那必须要打针。


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好身体,加强锻炼,那就少生病了。


同时告诉大宝,不管你去那里,妈妈都会陪着你,妈妈永远爱你。


当我说完这些后,孩子似乎松了一口气,虽然心里还会害怕,但我知道,她在慢慢放下了。


而不像之前那样去反抗和抵触,而是开始慢慢接受。


人之所以抵触一样东西无非就是恐惧害怕或者讨厌。


经研究发现,往往我们越抵触,就越容易害怕,反而是我们去接纳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时。


反而更容易放下恐惧,越抵抗越容易牢记于心,越接纳越容易放下。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大方承认自己内心感受和不足时,反而会释放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从新接纳和认可自己。


接下来,一起来聊聊,孩子胆小甚至敏感脆弱玻璃心的原因?


父母脾气差,经常对孩子吼叫


生活中很多父母,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孩子哪里都好,心情不好时,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


特别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时,会直接用言语攻击孩子。


总之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怒吼就是无休止的咆哮,父母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怀疑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


家长对6岁前的孩子经常性的生气,会让孩子形成消极、负面的人格,变得自卑、内向、脆弱。


不然怎么前天还说爱我,今天就用这么厌烦的情绪说我,有些父母及时反省,诚恳地同孩子道歉。


可能还会好点,但有些父母明知道自己错了,则还是一直端着高高的架子,不低头像孩子道歉。


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变得不断否认自己和缺乏安全感。


过度表扬孩子


过度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都是对的好的,一不被表扬就觉得是不是妈妈或者老师不喜欢我了,最后活在自己的自我否认中。


好比大宝,今天回来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做的挺好也进步了,但老师在学校从没有表扬过她。


我先认同她,告诉她做得好的时候,不被表扬的确是件很闹心的事。


但同时告诉她,我们做事情,是不是为了让自己进步让自己开心,如若做事情只是为了等待别人表扬。


那我们只会活在别人的表扬和认可里,一旦我们得不到表扬和认可,我们就会质疑自己。


简单来说,就等于我们把快乐交到了别人手里,而不是自己掌握快乐的能力,我又继续问。


你是希望把快乐的能力交给别人,还是自己掌握。


大宝说自己掌握,我说,那就对了,只要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就行,不要太在乎别人如何看你。


生活中,夸孩子不要盲目地夸,不然形成习惯了,不被夸就会变得自我怀疑,甚至丧失内驱力。


同时生活中不要经常夸真聪明,你真棒,多夸努力、认真、坚韧、用心、耐心以及细心和态度。

天生属于高敏感孩子


有些孩子属于天生高敏感孩子,就像我家大宝,她对于身边的事情,第一时间都会发觉。


例如这位小朋友说了什么,穿了什么,或者今天老师的情绪是怎样,表情是开心或者不开心。


美国精神分析者伊莱恩•艾伦博士指出:


高敏感一族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放大自身感受,并且这是一种先天的个性,一群人中,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孩子都有相似情况。


她都能第一时间敏锐地发现,开始时我也很头疼,但慢慢发现孩子是这一种性格,我们无法改变,就去发掘孩子的高敏感优点,让孩子发挥优势。


对于高敏感孩子,父母一定要比其他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慢慢成长。


父母时常指责和数落孩子


父母如果时常指责和数落孩子,不认可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胆小,缺乏安全感。


哲学家詹姆斯曾说: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可以用成长型思维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内心觉得自己被认可被信任。


父母时常包办,让孩子经历太少


有些父母爱孩子,恨不得所有的苦和挫折都替孩子吃了,殊不知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不离开挫折的。


就算当下父母替孩子绕过或者阻挡了,但孩子长大后同样要去面对,与其晚一点去面对。


不如让孩子从小面对,孩子小时候,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我们还能陪伴引导及鼓励孩子。


让孩子内心变得坚韧而强大,但一旦孩子长大,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后,在去面对挫折,就很容易变得一蹶不振,甚至拥有一颗玻璃心。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茁壮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爱和安全感以及正确的引导方式。


作者介绍:

彤橦妈妈聊育儿,我是一枚热爱学习热爱成长的90后宝妈,我喜欢用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和孩子,同时用故事的方式来点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