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才能理性面对问题

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家长的焦虑除了担忧孩子的学习之外,又增加了一样:怎么让孩子远离各种的电子产品。

今天接了一个孩子学习时玩手机的个案。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孩子最近总是在学习时,不时玩一下手机,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她也说过孩子不少次了,但没什么很明显的改善。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期末考试了,今天孩子回到家里,在房间里复习的时候,又看到孩子边复习边玩手机了。妈妈一下就没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发了火,批评孩子不应该在学习的时候三心二意,明天最后一天考试了,应该要把时间全部用了复习上。

孩子被妈妈凶了一阵后也来了脾气,说:“凭什么不我玩手机,我都考了两天的试了,就不能让我放松一会吗?再说了,前面两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我玩手机影响学习了吗?”

妈妈被孩子质问得哑口无言,但又做不到真的放任孩子玩手机不去,心里堵得慌,特别的难受,于是打电话来咨询,问倾听师:“老师我错了吗?可是让我看着他边玩手机边学习,我真的做不到,我是真的担心他会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该怎么办?”

在妈妈的表述中,能感受到她非常的焦虑:她担心孩子玩手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想要干涉时却面临着孩子的不理解和对抗;想要放手去相信孩子能控制好玩手机的度,不会影响学习,她自己又做不到。

她是一位全职妈妈,而且还是一位独自带着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陪读的全职妈妈。她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所有感情和期待,孩子也一直如她所愿,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

在跟她沟通和探讨的过程中,随着探讨的深入,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害怕孩子玩手机影响孩子学习的这个焦虑背后,看到了她内心真正所担忧的,事实上并不是孩子学习成绩的本身。

她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可能会因此而面临的失败。她认为,如果到时候真的因为让孩子玩手机,影响到了孩子的成绩,那她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妈妈,并且还将面临来自其他家人的指责,而这些,只要一想想,都让她无法接受。

换一个说法就是,她需要孩子保持优异的成绩这个结果,来让自己独自陪读的努力、辛苦和付出被家人看见,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妈妈,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她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着这样的认知的: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她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也正是这种认知,让她只要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担心影响孩子学习,并因此而感到焦虑。

当问到她,身边是否也有陪读的全职妈妈,孩子的成绩因为玩手机或是别的原因不是很理想,她怎么看待那些妈妈?她会认为那些妈妈都是失败着吗?

她听了之后,有所感悟,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是有所偏差的:孩子的学习好坏,并不能做为唯一衡量妈妈成就的标准,自己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安放在了孩子身上。

而且目前来说,这一段时间已经证明,自家的孩子虽然玩手机,但并没有沉迷其中而影响到学习,孩子也需要在学习之余有渠道去放松和调剂自己,是她自己反应过度了。

很多的时候,我们说自己担心某件事情,而实际上,可能真正担心的,却是别一件事。就像这位妈妈,说自己因为担心孩子玩手机影响学习而焦虑,但实际上,她真正担心的是孩子玩手机学习下降后,她自己的失败感和他人的指责。

当她看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后,再面对孩子玩手机的情况时,也就知道怎么合理地对待这件事,用理性的方式跟孩子达成共识,得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