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看完让人心疼,父母请控制好自己

大家好,我是果妈~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的话:“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这样的话,其实也可以套用在父母身上:“父母的暴怒,往往就在一瞬间。”

孩子都有两面性,一面是天使,让我们疼爱不已。一面,却是小恶魔,让父母毫无招架之力。那些没有耐心,或者耐心耗尽的父母,就开始“易怒”了。

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出门,好不容易出门了发现水杯没带,你着急忙慌地走,孩子却不急不慢;

做作业的时候,讲个三五遍,孩子还不会,这就算了,忽然发现你在讲的时候,孩子还在发呆;

晚上到了睡觉时间,要喝水、上厕所、听故事……各种事儿集中在一起来了,就是不愿睡觉!

看到这里,作为父母的你,是已经怒了,还是已经想好如何与孩子正面沟通了?

往往,父母会选择前者——怒,用自己的威严,让孩子听从自己。

只是,这样易怒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主要有4种,看完,果妈都心疼了,同时,也是心疼自己。

第一种: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

开心果幼儿园班上,就有个小小的“老好人”。

那个小姑娘有一双小皮鞋,上面有很多珍珠,然后就有一个同学问她要珍珠,小姑娘就抠了。后来要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鞋子上的珍珠都抠结束了。

一开始,果妈以为这个小姑娘是单纯爱分享,后来才知道,她只是变成一个小小的“老好人”。因为放学的时候,妈妈看到小姑娘的鞋珍珠都没了,就开骂。小姑娘不敢说话,后来老师来调解,小姑娘才说出口:“他们要,不给他们,我怕他们会不喜欢我!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听话,是他们从小求生存练就的本事。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不只是不会拒绝父母,还不会拒绝同学。“听话”这两个字,似乎已经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是“讨好型人格”,也是“老好人”,他们的生活,往往不会因为他们的“忍让”而变得好,恰恰相反,他们的忍让,会成为别人得寸进尺的理由!

第二种:害怕冲突,不断去“取悦别人”

回想一下,你和孩子的冲突片段。

你在吼骂了孩子之后,孩子伤心、难过,但是,他还是会过来抱着你?又或者,找个你喜欢的东西送给你,做一些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在你生气之后变得懂事了,这很有可能,只是孩子害怕继续被你骂,怕你继续生气,所以,在想办法取悦你。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觉得自己要对每个人的感受负责,从而取悦别人,忽略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在父母面前哭得不隐忍、肆无忌惮,那恰恰证明,孩子哭得“开心”。有易怒的父母,孩子会逐渐害怕“冲突”的发生,他们向往平静,所以,为了这份平静,他们哪怕忽略自己的感受,也要去取悦别人。

只是,这换来的,往往是孩子自己的压抑。因为,孩子消化了别人的坏情绪,自己的坏情绪,却一直留下了。

第三种:特别懂事,照顾的好所有人,除了自己

有一次排队,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抱着一个不到1岁的小婴儿,看得出来,小女孩抱得很吃力,但是她依旧吃力抱着,小女孩身后的父母,一边玩着手机一边有说有笑。

旁边有一位老奶奶说:“你们家姐姐可真懂事儿啊!”

宝妈得意地笑道:“那是肯定的,以后这日子还是他们姐弟俩相互扶持,关系得从小培养。

小女孩委屈地回头看妈妈说:“妈妈,我累了。”

爸爸在一旁呵斥道:“你小时候我们一抱就1、2个小时,你这才抱了10分钟呢,就累了啊。”

小女孩只能换个姿势继续抱弟弟。

这让果妈想到一个朋友,她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是真的好,将父母老人孩子照顾得,也非常妥当。然后她老公问她:“你照顾了所有人,你自己呢?”朋友一下子就泪奔了。

是呀,她老公看着她为家人忙前忙后,都累。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就会特别害怕被别人失望。

他们希望父母能够认可自己,少对自己发火。所以,他们就是会照顾父母的情绪,去做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比如照顾弟弟妹妹。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忽视了自己。

第四种:心思敏感易多想,细致到焦虑

果妈自己,也有一位易怒的父亲,所以,我的心思从小就非常敏感,容易想多。

有时候,哪怕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也能想上很久: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这么做不对,应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才能挽回……

其实,人家可能都不再记得这件事。

有人说,果妈是将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我只是“自卑”、自我怀疑、非常玻璃心。我生怕做错,我害怕自己被别人说。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非常容易玻璃心。

因为在面对易怒的父母的时候,我们总想着,要怎么做,才能不让父母那么生气。所以,我们想得东西,会比别人多。

做一件事情,也容易细致到焦虑,生怕哪些细节,会破坏了这份完美。

有时候,追求完美是一种精神。

但有时候,追求完美,是一种心理压力。

从小不被允许自己做决定,现在长大了,能做决定了,却经常为自己的决定感到焦虑不安。我们害怕被别人失望,只是,终究我们还是对自己失望了。

果妈寄语

易怒的父母,很难养出快乐的孩子。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那句“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终究是真的。

所以,作为父母,无论我们是否曾经活在易怒的父母的阴影之下,至少,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活在“易怒”的环境之下,让孩子小心翼翼地生存着,看着都让人心疼!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好好说话,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