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饭是怎么变成大便的?”让这本获奖绘本帮宝宝自己找答案

孩子都是“好奇宝宝”,在他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里,关于身体的问题是最让父母尴尬的了。

比如:“为什么会打嗝?”、“为什么会生气?”、“饭是怎么变成大便的?”等等,这些问题让家长们很头痛,随便搪塞一下吧,又怕误导孩子;可详细的解释,家长自己都说不清楚。

别担心,这本荣获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荣誉奖的绘本《人体外》绝对是家长们的好助手,宝宝们的好伙伴。

这本书非常有趣,精彩生动的图画带着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别人有何不同;身体是如何将外部物质转换为身体的需要;咱们的身体又是如何保护我们不受外界侵害的。

01 身体是一台“机器”,需要能量

“唉,我家宝宝特别挑食,只爱吃肉,青菜一口都不吃。”

“我家宝宝根本不爱吃饭,天天吃零食。”

宝妈们聚在一起,便是吐不完的苦水,交流各种养育孩子的奇招,绘声绘色地描述如何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其实呢,与其绞尽脑汁“哄”和“骗”,不如让孩子弄明白人为什么要吃饭。

在《人体外》这本绘本中,将身体由外而内的运作方式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展示。

孩子通过这本书,根据图画解读,就能弄明白,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会与他人接触,会与这个世界的各种物质产生联系。

当然,外界的物质也会对他产生影响,人体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是在不停地运转着工作。

这台机器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物质来为自己提供能量,这些物质有空气和水,还有我们日常的饮食。

不仅告诉宝宝要好好吃饭,还将食物是如何进入到体内的路径也画了出来。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路径藏在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后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手拿苹果的小男孩。

就在这同一页面的后面,竟然藏着一张画中画,下面有个一模一样的小男孩拿着苹果,不一样的是,后面的小男孩没穿衣服,连内脏都清晰可见,这就是消化系统。

“饭是怎么变成大便的?”这个问题,孩子自己就能看明白。

02 身体是一台“机器”,需要维护

平日里,我们通过身体与外界交流,感知外面的环境,可以通过眼睛“看”世界,也可以通过耳朵“听”世界,还会闻到各种味道,那是我们的鼻子在与外界交流呢。

这些眼、耳、鼻等,都是我们身体在接收外面信号的器官,它们反馈给身体的信息,我们统称为“感觉”。

眼睛负责的叫“视觉”,耳朵负责的叫“听觉”,嘴巴负责的叫“味觉”,鼻子负责的叫“”,皮肤负责的叫“触觉”。

当这些感官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之后,我们就会对外界作出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是刺激我们说话、大叫,或是让我们感觉到生气、想哭、想笑。

在《人体外》这本绘本中,将这些“感觉”和“反应”进行了说明,甚至提供了解决方案,当遇到这些让人不舒服的“感觉”和“反应”时,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会变得僵硬,心跳会加快。

这时,绘本引导孩子思考:你有没有发现,生气很容易,消气却很难?如何消气呢?

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让情绪恢复平静,或者想像自己在闻一朵花,深吸气之后一点点地吐气,重复做3次。

哪些是能让身体愉悦的?哪些是会让身体难受的?让宝宝学会区分情绪,学会好好维护身体这台机器。

03 身体是一台“机器”,要“读”懂它的数据

爸爸妈妈不可能陪宝宝一生,能够一直陪伴着他的,只有他的身体。

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帮他完成许多事情,不让宝宝冒一丁点儿险。表面上看,是让宝宝免遭伤害,但实际上,是减少了宝宝和外界交流的机会。

若孩子从小缺乏锻炼,动手能力差,他和外界的接触就少,身体给他带来的反馈信息就不够全面,机器里储存的数据库不完善,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孩子拉“臭臭”时,家长怕他弄脏了手,不让他自己动手。现在有了马桶,孩子坐在马桶上拉完,叫唤一声,大人便过来帮他“擦屁屁”,水一冲,干干净净。

排出来的“臭臭”长啥样,孩子几乎都不太清楚,只知道特别脏特别臭,对自己身体里排出来的粪便“嗤之以鼻”。

《人体外》当中,对“排便”有特别详细的介绍,因为这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咱们万万不可忽视它。

我们可以通过“排便”的形状,判断我们身体内是否缺水;可以根据“排便”间隔的时间,判断我们最近是不是零食吃多了。

“排便”这个过程,既是我们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身体这台机器在完成了一个循环后,打印出的数据报告。

通过这份数据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与外界交流的物质需要做哪些调整。

04 写在最后

从小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个正确的认知,并且学会好好爱护这台陪伴他一生的机器,这份科普知识将让他受益终生。

人体是个复杂的机器,家长三言两语没办法给孩子讲清楚的事情,《人体外》替我们办到了。

它那轻松有趣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画,以及有意思的画中画形式,一定会让孩子爱不释手。

说不定,没过几天,宝宝就来给你当老师讲解人体知识了呢!


燕晓:自由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55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