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对这样的情形都不陌生,两个大人在谈论事情,孩子总在一旁插话,大人的谈话屡屡被打子打断,这时,作为家长的你难免会尴尬、火冒三丈。孩子的这种没礼貌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到烦恼,不过只要你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就会明白,孩子并不是存心想要打断你,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
作为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原因一:引起大人的注意
幼儿期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世界就是为他而存在的,他无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因此,当父母与朋友聊天、打电话时,他就会通过插嘴的方式提醒父母重视自己的存在。
应对方法
让孩子受到关注。当父母和他人交流时,无论孩子多小都要先郑重地向他人介绍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很重要,没有被忽略。
原因二:对谈话内容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也越来越好奇。当妈妈与客人的谈话引起他的好奇时孩子会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希望得到一些解答,这是他们了解周围世界最常用的方式。
应对方法
给孩子参与谈话的机会。如果孩子插话的内容与大人的谈话内容相关,可以试着让其融入大人的谈话,并引导孩子思考、学习、与人沟通;当你和客人谈到一些孩子不理解的事情时,可以适当抽出一些时间,向孩子解释。粗暴地拒绝孩子参与谈话,只会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原因三:无事可做
当大人和客人聊天或打电话时,孩子会因没受到注意会很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孩子容易出现插嘴的行为。
应对方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安排孩子的活动,让他有事可做,如让孩子看看有趣的动画节目,为孩子准备几本绘画本,也可以给他准备一些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
原因四:还没学会等待
幼儿期的孩子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情总能够优先得到解决。孩子经常会因为不耐烦,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应对方法
教孩子学会等待。想办法让他知道,需要等一个人讲完了,另一个人才能接下去说。试着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比如在他讲到最兴奋的时候插话进去,说你的事情,让他无法讲述,这会让他受不了,这时你再告诉他:“你看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是不停的插嘴,别人也会受不了的。”让孩子了解插嘴给人带来的不良感受。
应对孩子插嘴的小办法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无论孩子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家长都要予以重视和尊重,如果孩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也不要嘲笑、排斥他,而是明确的告诉他错在哪里。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诚实、坦率、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学会适时、适度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技巧,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课。因此,一个开朗的家长,不论是向孩子传达什么,还是大人之间商量什么事情,都应该让孩子有说话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他们将学会表达自己,说服对方,取得共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个惯例:大人说话小孩听,认为小孩子插话是不礼貌的。其实,小孩子插嘴很多时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是方法不对而已。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说话的时机,孩子一定会改正自己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一概制止是不可取的,那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