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同时被6岁男孩欺负了:多少家庭,把孩子养成“软柿子”

2025年03月20日08:12:06 育儿 1540

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在网上看过一位宝妈的分享。

她带女儿出去玩,遭遇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降维打击”。

女儿遇到一个差不多年纪的男孩,俩人一起玩过家家。

女儿用石子搭好“奶茶店”后离开片刻,回来发现被男孩故意踢毁。

面对质问,男孩抛出连环暴击:“这是公共空地!”“你为什么不挂牌子?”“你出去为什么不报备?”

女儿从据理力争到自我怀疑,最后被逼出句“你滚”,反被男孩抓住把柄大喊:“她骂人!没家教!”

宝妈站在一旁,既震惊于男孩颠倒黑白的逻辑,又懊恼自己竟然不知道怎么反驳,关键时刻连小孩子都吵不过。

我和女儿同时被6岁男孩欺负了:多少家庭,把孩子养成“软柿子” - 天天要闻

这场冲突像一面照妖镜,照见了无数家庭的隐痛。

我们用“乖”和“礼让”浇灌出的孩子,正在成为恶意的靶子。

一、有些教养,正在培养容易受委屈的孩子

在商场游乐场见过更扎心的场景:

3岁女孩的玩具被抢,母亲按住她要“学会分享”;

兴趣班上男孩故意撞倒人,老师却让被撞的孩子“别计较”。

我们教孩子吞下的每一份委屈,都在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某幼儿园做过实验:让两组孩子玩同一套玩具。A组被要求“必须轮流玩”,B组允许“先到先得”。

结果A组80%的孩子在被抢夺玩具时沉默退缩,而B组仅有35%。

过度强调“谦让”的教育,正在阉割孩子的领地意识。

就像开头那位小女孩,当她认真解释“我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时,本质上已经掉入了对方预设的审判席。

善良的孩子总在自证清白,而施暴者永远在寻找漏洞。

这种不对等的博弈背后,是“受害者有罪论”的变相植入:

当孩子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等于默认了“被欺负是因为我不够好”。

我和女儿同时被6岁男孩欺负了:多少家庭,把孩子养成“软柿子” - 天天要闻

二、为什么孩子被欺负,他连一点反驳力都没有?

去年某小学的“橡皮擦事件”引发过热议。

男孩故意弄脏女孩橡皮,却质问“谁让你放我桌上”。

被欺负的女孩整整一周不敢带橡皮上学。

心理学教授李松蔚指出:当孩子习惯用“是不是我错了”来思考冲突,就等于把刀柄递给了对方。

这种现象在两类家庭尤其明显:

1、“直升机父母”的孩子:

从小到大,冲突都被父母“空中拦截”,孩子根本没机会发展“吵架肌肉”。

就像被过度修剪的盆栽,表面乖巧实则脆弱。

2、“道理至上”的家庭:

要求孩子遇事必须“好好说话”,却忘了恶童根本不在讲道理的维度。

有个父亲曾骄傲地说:“我儿子从不骂人”,结果孩子被校园霸凌三年不敢吭声。

当文明遭遇野蛮,礼貌常常沦为枷锁。

这个世界从不同情逻辑完美的受害者,只敬畏敢于亮出獠牙的弱者。

三、当孩子受委屈,千万别教他说“没关系”

每次恶性校园事件曝光后,总能看到这样的悲剧循环:

孩子隐忍→家长发现伤痕→怒斥“为什么不早说”。

但很少有家长意识到,正是自己亲手剪断了孩子呼救的舌头。

当孩子说“妈妈,他欺负我”,你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他未来三十年的生存模式:

1、教孩子识别“有毒对话”

“他指责你奶茶店不该建在这里时,要立刻打断:‘你在故意找茬’。”

这不是教孩子骂人,而是帮他建立防火墙。

当孩子学会第一时间指出对方在诡辩,就切断了“自证清白”的恶性循环。

2、训练“反杀三板斧”

不要让孩子陷入“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泥潭,直接教他三步走:

先指着倒塌的奶茶店说事实“你故意破坏我的东西”,再用眼神盯住对方表明态度“你必须道歉”,最后指着不远处的保安亭划清边界“再捣乱我就找大人来处理”。

这三句话像盾牌+长矛的组合,既保护自己又威慑对方。

3、建立“支持者联盟”

定期和孩子模拟冲突场景,明确告诉他:“被欺负时大声吼出来不丢人,跑去找老师/保安/店员帮忙更聪明。”

某小学做过测试:提前教孩子说“我要告诉张老师”的班级,受欺负事件减少63%。

这不是教孩子告状,而是让他知道背后站着整个支持系统。

独自对抗恶意的孩子是羔羊,带着援军的孩子是战士。

写在结尾:

蒙台梭利说过:“任何不愿儿童反抗的大人,都在潜意识里渴望继续统治他们。”

那个在奶茶店废墟前手足无措的孩子,或许正是小时候被要求“做个乖女孩”的我们自己。

但今天的父母有责任打破这个循环。

不是教孩子变得更凶狠,而是让他们长出不被欺负的“刺”;不是培养以德报怨的圣人,而是养育有底线、有爪牙的普通人。

愿所有孩子都能守护自己的人生疆界,愿所有父母都有勇气对孩子说:“你可以善良,但不必顺从;你可以礼貌,但不必屈服。”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中化二建“同岁妈妈”:绽放于事业与家庭间的璀璨繁花 - 天天要闻

中化二建“同岁妈妈”:绽放于事业与家庭间的璀璨繁花

在中化二建,有这样一群独特而耀眼的女性——“同岁妈妈”。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们便开启了与孩子成长同步的“妈妈旅程”。在时光的流转中,她们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工作与家庭之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坚韧与担当,何为温柔与慈爱。对于刚踏上事业征程的新手妈妈们来说,产后身体的变化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无疑是两...
怀孕三个月,来谈谈这段时间的感受 - 天天要闻

怀孕三个月,来谈谈这段时间的感受

文 | 猫姐图片 |网络本文字数 |1468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197个故事01昨天去医院建了档,做了nt,可以正式宣告怀孕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来,我有千万个感叹想抒发了,从最早得知我怀孕了,我挺开心的,毕竟刚结婚一个月就怀上了宝宝,对于
AI PC满周岁,联想正让它“越用越聪明” - 天天要闻

AI PC满周岁,联想正让它“越用越聪明”

自从联想在2024年的Tech World大会上,提出属于全新的AI PC概念后,一场属于PC行业的AI革命已经悄然开始。站在一年后的今天回望当初,或许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里,AI PC就从简单的A....
小个头也能顺产,顺转剖“不吃亏”!这些顺产“冷知识”,武汉市妇幼助产士讲给你听 - 天天要闻

小个头也能顺产,顺转剖“不吃亏”!这些顺产“冷知识”,武汉市妇幼助产士讲给你听

极目新闻通讯员 秦颖 戴伶“个子小,还能顺产吗”“一想到生娃就害怕,怎么办”“生完孩子盆底会受影响吗”……8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举办的国际助产士日活动现场,该院助产士团队与市民面对面,解答孕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咨询现场小个子“准妈妈”只能剖?专家:也有能顺产的“我身高才1.55米,生娃是不是只能...
vivo Y300 GT正式上市,国补后最低仅1614元 - 天天要闻

vivo Y300 GT正式上市,国补后最低仅1614元

继不久前vivo方面启动Y系列新机Y300 GT预约活动,并确认其将于5月9日上市后,陆续在预热活动中揭晓的产品端相关信息也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今天vivo Y300 GT正式开售,官方也公布了其产品端的具体详情,并且这款机型在叠加国补后最低仅需1614元即可入手。外观方面,Y300 GT机身正面依旧采用的是目前主流的居中开孔直屏...
基层医疗机构开办普惠托育园啦!全市首批两家,均在昌平 - 天天要闻

基层医疗机构开办普惠托育园啦!全市首批两家,均在昌平

5月6日北京市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办的普惠托育园和科学育儿指导驿站分别在昌平沙河、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运行两园共可提供超过100个普惠托位将以“医育结合”为特色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健康管理和普惠托育服务沙河镇爱
家里那点事儿(2025—125)以后节省点儿吧,又没人养你了 - 天天要闻

家里那点事儿(2025—125)以后节省点儿吧,又没人养你了

星期四声明:本文为半分雨今日头条原创首 发,禁止抄袭搬运。感谢您点赞,评论,转发。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称来写的,纯属虚构,请不要过度解读一齐学书昨天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是这两天都回不来,要在医院里照顾他大哥。因为他大哥不是什么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亲节特辑|今天,我当一天妈妈! - 天天要闻

母亲节特辑|今天,我当一天妈妈!

真正的换位思考是一个移情的过程,需要你发自内心地体谅别人,并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亲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妈妈们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给您一份特别的礼物?不是精美的鲜花,也不是昂贵的首饰,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