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跟我闺女闲聊,我说,快过年了,开心不?
我们家奶豆说,那有啥开心的?是平常短你穿,还是缺你吃了?不跟平常一样嘛。
我心里琢磨,咱俩到底谁是爸爸,谁是女儿,怎么感觉你说话比我还老成持重呢?
其实试想想,也不怪孩子,说到吃喝玩乐,现在哪个孩子缺?
物质条件的丰富,确实冲淡了年味儿,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越来越不重视春节的仪式感。
也正因如此,才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过年,不过如此。
但实际上呢,春节可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孩子对过年无感,说白了,并非是物质条件的丰富,让他们感觉到一年365天都千篇一律,而是缺位的“仪式感”,让孩子逐渐丧失了对新年的期待。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
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是啊,比起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春节给予孩子更多的仪式感,才是他们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更能让他们的人生获得幸福感。
01.仪式感的缺失,是对孩子童年的亏欠
这个时代,家长奔于生计,孩子忙于学习。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似乎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想要快速的视线某个目标。
也正因如此,在家庭教育当中,仪式感反而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结果显示:
有61.5%的人感受到家庭仪式感的缺失。
而这种缺失,让本该属于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变得黯然失色,同时也造就了很多孩子成年之后,对童年的巨大遗憾。
之前跟一个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朋友聊天,他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去疯玩,而自己在父母的期待中,不停地刷题。
这种情况,可能在很多“鸡娃”的家庭,每一天都在重复上演。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借用本该属于孩子的幸福,去豪赌未来,到底值不值得,对孩子来说,到底公不公平?
想起之前网上有人问的一句话:为什么说没有仪式感的家庭,是对孩子童年最大的亏欠?
下面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仪式感,就是某一天跟其他日子不同,但父母的“自以为是”,却让这一天变得平平无奇,从而造就了孩子童年的遗憾。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仪式感,就是在特定的某个日子,把本该属于这个日子的一切美好与温馨,都完美无缺的还给孩子。只有这样,他们的童年也不会因为某些片段的缺乏,变得索然无味、无从回忆。
02.给孩子春节的仪式感,藏在7件小事里
有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提起过年,总会滔滔不绝的提起许多温暖又幸福的细节呢?
比如,妈妈炸肉时,总会跟我说别出声,以免冲撞了灶神,那一刻,充满了神秘感与敬畏感。
再比如,吃饺子时,妈妈总会笑着提醒,吃到钱币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那一刻,心里满是期待和欣喜。
但现如今呢,我们看起来越来越理智,越来越质疑那些传统的观念和讲究,但却不断地破坏着本该属于孩子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正如网上有人说的那样:
再怎么平凡的生活,有了一份仪式感,都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最闪光的记忆。
所以,我终于能理解父母在对待新年时的那一份郑重其事和严肃虔诚,因为这一天,和其它日子都不同。
而孩子们就是在家长对待那一天的不同上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童年的印记,也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所以,如果我们都想要让孩子拥有过新年的美好回忆的话,不如按照下面的这份“仪式清单”,跟孩子一起拥有新年的仪式感。
①和孩子一起置办年货
办年货,迎新年。
有人说:年味重不重,就藏在办年货的过程中。
深以为然。
小时候每逢年关将至,就会跟着父母去置办年货,那时候市集里挤满了人,我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好奇的看着每一样东西。
而且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氛围感,会瞬间让孩子感受到浓烈、传统的节日气息。
而这些一定会深埋在孩子心底,无论他以后会走多远、飞多高,都会在某一个瞬间,回忆起儿时跟随爸爸妈妈置办年货的情景,影响十分深远。
②组织全家大扫除
我们常说:辞旧迎新。
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是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这句话的概念和意义。
所以过年前夕,就要带着孩子来一场全家总动员式的大扫除,把家里从头到脚都打扫一遍,扔掉破旧的东西,清除掉陈旧的污垢,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而且因为自己的参与,会滋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③带着孩子一起买新衣
年味儿浓不浓,就在于给孩子买新衣、买新鞋。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带着孩子一起买新衣,不仅仅是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日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孩子种下一个“心锚”,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穿新衣,迎新年,在这件事情上,爸爸妈妈是很严肃对待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对未来和新的一年,有更多的期待。
④给老一辈人准备新年礼物
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趁着过年这个机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准备上新年礼物,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切身处地的感受孝顺这个传统美德。
作为家长,可以把老人家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自行列出一份礼物清单,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清单进行逐一分析和讨论,比如哪些物品没有必要,哪些容易造成浪费等等。
等到确定好之后,就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购买,也可以让孩子再准备上一张贺卡,写上新年祝福,这样更具有仪式感。
当孩子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之后,就对“善待老人、孝顺长辈”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也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非常多的正向影响。
⑤邀请孩子一起做年夜饭,贴春联
过春节,年味最重的就是,一边做着年夜饭,一边着手准备贴春联。
这个过程,就非常有必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不管是烹、炸、烧、煮哪一项,都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年夜饭制作的繁琐,也能让孩子感受到长辈对年夜饭的郑重对待。
相信如果孩子能够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有自己参与过的痕迹的话,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当然,除了一起制作年夜饭之外,还要跟孩子一起贴春联,这个过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贴春联的由来,并且告诉孩子一些贴春联的讲究,让孩子可以潜移默化的沉浸到新年的喜悦和幸福之中。
其实,每年春节,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大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经过一整年的学习,或者工作,我们终于迎来的阶段性的总结,那么这个时候,新年就是专属于我们的修整期。
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感,才能让我们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崭新的一年,更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而过年的每一个生活片段和细节,终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贵财富,在人生的某个节点,生根发芽,汇聚成巨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