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有没有沉溺于垃圾快乐?什么让礼貌谦逊地孩子变了模样?
最近,表妹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争吵,差点都要动手了。
事情的缘由来自于
表妹家孩子竟然想要天天玩手机游戏!
说实话,对于玩手机游戏,我没有特别的反对过。
我认为,孩子嘛,他们就生活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所接触的所想要的,肯定跟我们父母们成长的环境有所不同。
我们肯定要顺应这个时代发展,让孩子接触到这些存在的东西。
但,表妹家的争吵是因为,孩子突然的有些沉迷游戏的迹象。
据表妹说,之前的时候,孩子也会玩手机游戏。那个时候,孩子基本就是玩会捕鱼游戏,玩会保卫萝卜这类的益智类的小游戏。
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孩子开始玩类似于吃鸡这类的游戏。但属于可控范围。
但,最近这两周,有些失控,比如十分钟的游戏时间,开始想办法的拖延,上个厕所锁上门,一玩就是半小时,或者把声音关掉,假装在查阅资料,其实在玩游戏……
这也是表妹无意中发现,为此,表妹一家就面对面地商谈了一番,孩子也答应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但他们都低估了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没过两天,孩子又开始换了一种方式,跟他们斗智斗勇的要玩手机游戏。
那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表妹将手机没收,暂时不会有任何的手机游戏可玩。
这可戳了孩子的心窝子,孩子变得暴躁异常,大发脾气,又哭又叫,甚至还用不去上学不写作业来威胁表妹。表妹气得都要上手揍孩子。
为什么彬彬有礼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变得面目全非?
01 玩得好,不代表适应网络环境
很多人说,因为有了网络的发展,孩子们才会沉溺于电子游戏的垃圾快乐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银子老师写的《呵护云端的孩子》中提到,“一个孩子沉溺在电子环境中,对电子设备操作得心应手,是不是代表他很适合这个环境呢?正相反,越是沉溺,越是代表他对于数字时代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他没有发展出适应新环境的平衡能力和平衡行为。”
我们以为的网络自由,其实,一样的网住了众多追求新鲜、刺激的孩子们。他们虽然脑子灵活,整个人对于环境好像如鱼得水,但真正的算起来,反而处于被网络“牵着鼻子走”的状态,没有真正的找到网络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平衡点。
孩子因为失去了网络的加持,变得情绪紊乱,整个人精神混乱,这都是缺少平衡导致的根源所在。
02 正面解决网络问题
网络是新时代赋予孩子的新事物,但却没有告诉孩子该如何运用新型网络,以至于走入了网络的陷阱中,只是体会垃圾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内心愉悦。
自从电子化网络化的出现,出现了太多的关于孩子们网络问题。
很多家长都在询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什么?
《呵护云端的孩子》中有这么一句:“我们不仅要教他们如何在现实世界生活,还要教他们如何在虚拟世界生活。”
一句很通透却并不容易把握尺度的话,科技的发展自然有它的发展规律,但对于辨别能力差的孩子群体来说,这一切都意味着新鲜感,再加上他们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更是一切理所当然。
网络,让很多孩子成了发育迟缓的“电子娃娃”,正面解决网络问题,要按照孩子的发育阶段进行。
比如,学龄前儿童,他们需要用身体去接触和学习外界,比如户外,比如孩子间社交等,而不是通过电子产品去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否则就会出现现实与虚拟分不清的情况,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真正的生活能力,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所在。
父母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发育阶段,做出相应的对策即可。也可以参考《呵护云端的孩子》书中对于不同阶段孩子的侧重点关注。
03拒绝网络成瘾
很多人对于网络又爱又恨,爱它的资源丰富,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看世界的愿望;恨的是,孩子们识别不清,沉溺于其中,无心关注身边的 一切。
其实,从实质上来说,互联网就是一串的数据,然后这串数据形成各种吸引人的内容,比如图像解码,比如声音解码等等。它就是将复杂的人脑思考过程简单化,让人脑被动地接受这一切,直接省略了正常的操作流程。目的达到了,但内心是否有成就感呢?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我得到了。”
成瘾行为的背后就是因为缺乏某种支持,从虚拟中获得这种认可。
作为家长该如何去做呢?在《呵护云端的孩子》中,银子老师提到了三个方面:
第一,觉察孩子的情绪
孩子因为年幼,一遇到生活挫折或其他的困难,就会想着逃避而不是解决,整个人的状态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如果父母关心孩子,就会很容易的察觉到这种变化,哪怕很细微,也会有蛛丝马迹。
父母在这个基础上,提前截胡孩子转向网络寻求安慰与认可的可能性,自然可以缓慢地解决掉孩子的情绪问题,也能够避开网络给孩子带来的这种垃圾快乐。
当然,这里的孩子情绪出现问题,家长不要直接掐断,而是允许孩子发泄出来,只有发泄出来,内心才会更洁净。
第二,避开网络陷阱
网络可以让人上瘾,一定是摸准了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外界辨别能力不够强的孩子们。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掀起了一股防诈骗的热潮,它集合了那些我们常常是听说或想象的网络骗局于一体,给了大众很大的冲击感,很多人多次刷剧,希望自己涨涨脑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见的游戏设计逻辑,它们设置关卡,一级一级的往上冲,每过一关送点相关的东西,并且还有大的奖励,甚至还有隐藏的关卡,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孩子陷入游戏不想出来的前提。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没有那些相应的工具,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更没有那些带来成就感的认同感,自然网络游戏要比日常更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分析游戏逻辑,一起来找一下游戏背后的本质,让孩子看到这些运营机制,换一种方式了解游戏,点醒孩子。
第三,父母孩子多沟通
有人说,孩子陷入网络游戏很大的原因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漠视不关系,还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太少。
但如果换一个方式,父母与孩子一起来耍一起来玩,多一些家庭时间,孩子还会如此吗?
我想一定是不会的,孩子最在意的就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如果父母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在孩子身上,那么就不要指望孩子被外界吸引走注意力。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进行旅行,可以一起做家务,可以参与到家庭琐事的安排中,等等,孩子在家庭中多了认同感,也会多了很多的生活体悟,自然在后面,哪怕遇到网络问题,也会从生活中汲取精神食粮对抗住外界的诱惑。
写在最后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便利,也同时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孩子们想要走到网络与现实的平衡点,父母还是需要多付出一波。当现实与网络达到平衡,孩子既不会玩物丧志,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