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2023年11月13日12:54:10 育儿 2117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十月一,送寒衣。”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

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那么,寒衣节究竟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又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

寒衣节的由来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月份,此时万物收获,稻谷归仓。《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臣民冬天的到来。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时,为了表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将新收获的赤豆、糯米熬成热羹赐给臣民尝新。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的习俗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祭祀祖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送寒衣:农历十月一之后天气转凉,人们担心祖先少衣御寒,于是在祭祀的时候除了食物、香烛、纸钱这些普通的祭品外,还会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有的地方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就是将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准备过冬:除了为亡人送去寒衣之外,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仪式。主妇们在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不冷,也需要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会在这一天安装好火炉和烟囱,保证天冷取暖时不会出现问题。

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出门在外,无法亲自在坟前送寒衣的,可以在十字路口画一圈,然后在圈里燃烧纸衣,祭奠先人,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

凡是送给亡人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完全焚尽,只有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间的绸缎布匹、房舍住宅及金银铜钱。但凡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使用不了。

善韵缘|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些风俗讲究别忘了 - 天天要闻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这一天不要去坟地。因为这天阴气大,体弱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不利之气侵染。而且坟地大都在荒郊野岭,天气寒冷,风力强劲,更容易加重病情。

十月初一晚上,妇女、儿童尽量不要外出。因为妇女体质比较偏寒、儿童体质比较虚弱,需要特别注意。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