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接“夸赞孩子,有诀窍(三十)”
——享家庭教育幸福(八十七)
三十是夸赞孩子自律。
第四,了解自律的人对自律的评价及名人对自律的感言。
自律的人,自然享受到自律的好处,他们是感言,值得一读:
有人说:“自律,使人学会战胜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立,是持续公仆本色的基本条件。”
有人说:“自律,是一场与别人无关,自己对自己发动且针对自己的战争。”
有人说:“唯有自律、节制,独立地思考和创造力,才是最大的自尊心。”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曾国潘说:“自律,是摒弃懒、闲、奢。”
吴叔达说:“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自律的人说自律,名人说自律,父母分享给孩子,孩子们会总结得出自律的作用,孩子们会明白自律的作用,要成为强者,要做一番事业,要想取得成功,要成为人上人,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必须自律严己。
第五,分享一些名人自律故事。
先讲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律习惯养成的故事。
徐溥,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从小学习认真,不怕苦,不叫累。
徐溥小时候,他效仿古人,严格要求自己。他为了提醒自己不犯错,养成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习惯。他找来两个瓶子,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另外用瓶子储存一些黄豆,一些黑豆。
每晚临睡觉前,反思自己当天的一言一行,如果讲了一句善言或是做了一件善事,就往一个瓶子里装一粒黄豆。如果讲了什么过失的话语或是做了什么过失的事,就往另一个瓶子里投一粒黑豆。
徐溥心有善念,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个自律的人。
徐溥桌上装黄豆的瓶子,瓶子里黄豆越来越多。装黑豆的瓶子,瓶子里的黑豆就那么几粒。
徐溥就是这样,为官多年,也一直保持律己这个良好习惯。
再讲南宋末年许衡不吃无主人家的梨的故事。
许衡天资聪明,勤勉好学,喜欢动脑筋问问题,得到老师的夸赞和鼓励。
因他家境贫寒,家里的书读完了,他想办法去人家家借书抄再拿回来读。
一次兵荒马乱中,大家都在逃难。许衡和其他好多人一起走在外逃路上,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他们一行人走过一个地方,发现路边正好有棵梨树,同行的其他人都去摘梨吃,许衡独自坐在树下一动也不动。
有同伴去问许衡:“你为什么不摘梨来吃呢?”
许衡回答:“这又不是我自家的梨,怎么能乱摘来吃呢?”
那个人笑许衡愚笨:“世道这样混乱,你还去管这梨是谁的呢?先吃解渴重要!”
许衡很认真地说:“你们吃吧,我不吃。这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啊。”
人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夸赞许衡,说他是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乡民还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贪取的心理。
此后,每当果树上的果实成熟,哪怕掉落在地上,邻里的小孩儿从那经过,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自律的人有自信,自信的人有自由。
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克制自己,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孩子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获得人生永远的自由。
当自律变成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本能的习惯,孩子就会享受到自律的快乐。
自律,可以帮助孩子做孩子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
作为父母,夸赞孩子,引导孩子做自律的人,就等于给了孩子无限幸福的人生。
自律,是对自我灵魂的锤炼。
自律,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自爱,是一种自立,是一种自觉,是一种魅力,它会让孩子品悟到平凡生活之美、日常工作之美、人际交往之美,自律,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愿所有父母的复印件,都成为能享受自律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