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3年10月12日17:31:09 育儿 1245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下位概念,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最终结果,且自身需要付出代价的一种行为。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这种行为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魑蝠反哺没有获得食物的同类,还是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把食物分享给同伴的狨猴,都是利他行为的表现。

人类的利他行为同样是让人感动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社会文明的传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没有利他行为,人类的其他以此为出发点的互动也会减少。利他行为因其行为表现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但是,利他行为的产生受到众多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隐藏颇深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社会经济地位。

客观社会经经济地位以金钱、教育水平、职业三种主要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表现形式,以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塑造甚至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因为是自身对自己的社会阶层的主观判断和感知,在某些情况下,对个体的认知及其行为的影响反而更为长久而直接。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利他行为的发起者和接受者都是社会集体中的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社会经济的判断。

而社会经济地位,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尤其是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都会影响着人际行为的具体表现,利他行为也不例外。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排斥

人类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动物,离不开社交网络,而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有社会排斥,无论是显性的社会排斥。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如语言辱骂、暴力、身体冲突,还是隐蔽的各种歧视、排挤孤立等,这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因为社会排斥无处不在,我们才更关心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人们对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充满了刻板印象,总是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利他行为越少;对社会排斥也是,认为社会排斥总会引起负面的感受,减少利他行为。

科学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有的研究支持社会经济地位与利他行为正相关,有的则是负相关或是不相关,社会排斥的影响也是如此。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虽然大部分的实验表明,经历社会排斥总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但还是有研究证明,社会排斥在某些情况下,会增加被排斥者的亲社会行为。

而进化研究表明,排斥行为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留,是因为从群体的角度的看,社会排斥能作为淘汰的一种手段,利于群体生存和发展。

一、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利他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对于这种行为的探究一直在持续,综合来看,影响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利他者本身因素、受益者因素以及情境因素这三个方面。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利他者本身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格、认知、情绪因素。

例如共情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因素,利他者会通过共情唤醒自己的利他动机,增加自己利他行为的可能性。

情绪因素也会影响利他行为。

受益者因素:以往研究表明,受益者的某些特征也会影响利他行为的产生,比如当事人的年龄、性别、外貌等等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利他者的行为倾向。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情境因素:即使是最不愿意给人提供帮助的人,在某些情境中也可能会有助人的行为出现,可以说情境因素是影响利他行为的关键而复杂的因素之一。

但是相同的情境中,个体出现的行为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在受到排斥的情境中,有的人会选择利他行为,而有的人则不会。

因此很多研究者在研究利他行为的时候,会关注情境因素。

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中复杂而特殊的一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利他行为表现,例如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这两个因素都是常见的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都对利他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综合研究。

利他行为与独裁者游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利用经济游戏范式研究影响人类社会互动行为的变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独裁者游戏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它的设计规则能将研究者想要探索的假设转化为可观察可衡量的简单而准确的决策。

即独裁者给予接受者资源的数量或比例,从而衡量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在迄今为止开发的经济游戏中,由于独裁者游戏过程简单,内容通俗易懂,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能理解游戏规则,加上其简洁划一的执行程序和被严格控制的额外变量。

因此被广泛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利他行为的评估。

与之前人们预期的“经济人”假设不同,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独裁者会选择一毛不拔,完全利己,大量的标准的独裁者游戏证明了独裁者大约会付出20%-30%的资源。

这个范围的结果毫无疑问是因为不同的自变量以及额外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引起的。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许多研究创设了不同的社会情境,分离了特定的社会行为,利用经济游戏范式加深了对利他行为一般本质的认识,这些结果没有完全得到认同。

因为有些研究者批评他们所使用的游戏范式缺乏生态效度,只是对现实社会互动的部分探索,只能构成特定场景的不完美预测,但这也是游戏范式的优势所在。

正因为它们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研究背景,分离细化不同的利他行为和检测简单的分配决策,而不会混淆任何一个额外变量的影响。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此外,自然情境下的利他行为的实验证明了独裁者游戏能够保证生态效度,而且允许游戏范式在实施过程中做出具体调整,使游戏互动更接近于自然情境的互动。

二、社会经济地位的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根据人们获得的某种所有物的价值决定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或者分类,古典社会分层理论中的阶级分层理论。

认为这种所有物是生产资料,有无生产资料决定了自身的阶层;韦伯的多元分层模式则认为这种所有物的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位一体。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文化视角,文化视角认为在更大的宏观环境下,不同的环境会促使个体接受特定的自我概念和与他人互动的不同模型。

因此,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不同的自我概念,不同的自我概念塑造不同的社会互动模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互动行为。

具体来说,在相对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个人拥有较少的资源和较少的机会,个人会发展出相互依赖、合作联系的自我概念。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相对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环境中,个人拥有更多机会以及更丰富的资源,这将促使个人发展独立、自由和从群体中脱颖而出的自我概念。

文化循环模型

社会阶层的文化循环模型是基于西方独立表达的文化规范,在学校、家庭和工作三个横向纵向共存的过程中,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

具体来说,家庭环境的差异会造成孩子的初步表达的差异;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教育自然发展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社会关系;最终进入的工作场所则是放大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三、总讨论

利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通过问卷,探索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排斥和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社会排斥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利他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而有调节效应的存在则是证明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对利他行为是有显著影响的。

这进一步说明了不同主观社会经济的个体在社会排斥因素的影响之下存在着利他行为的差异,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年龄可能会影响利他行为的结果,所以考虑到年龄这个因素的干扰,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分为不同的年龄组分别进行研究。

利他行为表现的复杂性

考虑到被试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测量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时,选择了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青少年版本,同样的考虑,在进行独裁者游戏的时候选择的分配物是大多数被试喜欢的贴纸。

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六年级儿童的利他行为表现较好。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在一项关注五年级左右儿童被试的试验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儿童的利他行为与社会阶层呈正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社会经济地位和利他行为正相关的结论。

研究的结果更为丰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存在交互作用,且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边缘主效应,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试利他行为较少。

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儿童组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被试利他表现更好,而大学组结果相反。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这只能说明年龄这个因素确实对利他行为产生了影响,但是没有得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利他行为的一致性结论。

我们的结果再次说明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利他行为之间复杂的关系,在一项涉及使用独裁者游戏进行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了地位和亲社会之间没有一致性的关系。

研究者认为一个人整体的社会阶层或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当复杂的。

这种复杂的关系可能跟我们引入的社会排斥因素有关。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因为排斥的多元动机假说提出,个体在遭受社会排斥之后会有包括亲社会、反社会、退缩和回避等不同的行为动机,这种动机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确实会影响被试的利他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存在不一致性,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论

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和实验验证得到了以下结论: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社会排斥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利他行为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且年龄在利他行为的模型中影响显著,可能是影响行为的因素之一。

第二:在儿童组的实验中,主观社会经济地高的被试利他行为表现较好。

第三:在大学组的实验中,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排斥存在交互作用,高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试中,社会排斥组利他行为表现好于社会包含组。

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试中,社会包含组的被试利他行为表现好于社会排斥组。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不足和展望

研究试图探讨主观社会经济、社会排斥对利他行为的共同影响,一方面重复验证了前人的研究,另一方面拓展了研究内容。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足。

首先,研究立足不同的群体,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测量和独裁者游戏的分配物选择上考虑到了年龄的差异。

但这也造成了不同实验结果之间不能直接的比较,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跨越不同年龄组的实验测量方法。

从童年时期培养儿童的利他倾向,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在研究中,对社会排斥的诱发使用的都是CyberBall范式,尽管后续的操纵检查提示我们这是有效的诱发方式。

但是考虑到方法的适用性,我们仍然放弃了在更小年龄段的尝试,一是前人研究发现在更小的年龄中使用这个范式效果不是很好,二是害怕产生可能的不良影响。

未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采取更合适的社会排斥的诱导方式,探索更小年龄段儿童的行为本质。

此外,本实验只有两个年龄组,未来的研究也可以从利他行为的发展性视角着手。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