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南宋画家萧照所绘的《瑞应图》,出人意料地成为“抢手货”,经过32次激烈加价,最终以5824万元成交。
打开尘封的历史会惊奇地发现,作为南宋皇室御用画家的萧照,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旅。
萧照,濩泽(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青年时期的萧照,“颇知书,亦善画”。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从家乡来到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希望能够拜名师学艺。不想,刚刚来到汴京不几天,就遭遇“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王朝宣告灭亡。一时间,萧照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据明代朱谋垔所著《画史会要》载,在生活窘迫、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萧照“流入太行为群盗”,并渐渐成为一支山贼的首领。
一天,山贼们抢劫了一批人上山,打头的年逾花甲,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在山贼的盘问下,此人称自己叫李唐。在一旁的萧照听罢,高兴得跳了起来。要知道,对于宋徽宗赵佶朝皇室画家李唐的名字,他早已如雷贯耳。萧照立即跪下,要拜李唐为师。得到李唐同意后,萧照“即辞贼,随唐南渡”,前往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在李唐的精心指点下,萧照的画技迅速提高,后经李唐推荐进了皇室画院,成为一位职业画家。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皇室画院中,萧照不但画技日臻成熟,而且绘画速度更是超乎寻常。在南宋诗人叶绍翁所著的《四朝闻见录》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南宋高宗时期,临安城外孤山新建了一所凉堂供高宗游玩,“堂规模壮丽,下植梅数百株”,然而“中有素壁四堵”,毫无装饰。为迎接圣驾,萧照受命连夜赶绘壁画。“即乞上方酒四斗,昏出孤山,每一鼓即饮一斗,尽一斗则一堵已成画,若此者四。画成,萧亦醉。”第二天,宋高宗来到孤山凉堂,看到四周已经绘制出色彩绚丽的山水图画,十分感叹,当即给萧照“赐以金帛”加以奖赏。
萧照绘画速度快,绘画水平也相当高超。据不完全统计,萧照至今留存在世的画作有近十幅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宋高宗瑞应图》。《宋高宗瑞应图》又称《中兴瑞应图》《瑞应图》。由于北宋被金人灭亡,为了保存赵氏江山,作为宋徽宗第九子的赵构被人们匆匆扶上皇位,成为南宋第一位、宋代第十位皇帝。为了表明自己并不是非正常继位,而是上应天意的真命天子,从而巩固自己的皇位,赵构在定都临安、天下稍安之后,便授意自己的宠臣曹勋编写所谓“瑞应”故事,标榜他登上皇帝宝座乃是“上天照鉴,应运而兴,非群策群力之所能争”。同时,还命令皇室画院绘制一幅“瑞应”的宣传画,为南宋皇帝正名服务。
画院负责人思来想去,最后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萧照。萧照没有辜负众人期望,他根据曹勋提供的“瑞应”故事蓝本,很快绘制出有12段情节、400多人物的巨幅画作。这12段情节分别是:“诞育金光”“显仁梦神”“骑射举囊”“金营出使”“四圣护佑”“磁州谒庙”“黄罗掷将”“追师退舍”“射中台榜”“射中白兔”“大河冰合”“脱袍见梦”。
《瑞应图》除了作为配合政治文宣的图像资料外,更是一幅艺术水准超一流的绘画精品,可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媲美。到了清代,这幅画成为清宫大内藏品,上面先后留有从乾隆到嘉庆、宣统等皇帝钤盖的御玺24方,还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跋文450字。(贾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