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于2022年8月30日晨创作,基于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总结与感悟)
何止孩子?成年人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能力,不然生活会异常艰难,甚至无法生存。
培养和建立社会能力,首先要明白“人的差异性”,即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不同的思想。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其观点、感受、处理方式都可能会不同,所以很难做到想法的一致性。
其次,要明白不要试图逼迫其他人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引导、影响对方或改变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想改变了,才可能真的改变。
所以,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底层逻辑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孩子怎样解决;是帮助、引导、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替他思考或直接告诉答案。
“社会能力”在书中称之为“我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即ICPS(I Can Problem Solve)。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引导孩子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思考彼此的感受,再思考如果想达到彼此的满意状态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不同的解决办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帮助孩子自己判断和选择最佳方案并鼓励去尝试。
再次提醒自己,要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孩子最容易接受,并且他们的自尊感和自我控制感更强,成长的更快。不要控制孩子(逼迫)、不要贿赂孩子(诱导)、不要不管孩子(冷落)、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主角(帮助、引导而非代替、主导)、不要让孩子丧失对自己的掌控权和主宰权(培养和帮助孩子建立他们的自律、自尊及自控能力)、不要拉向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和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和选择的能力)。
因为人是有差异的,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培养理解他人感受以及思考不同解决办法的能力不但对孩子特别重要,甚至也是很多成年人需要修炼的功课。
不仅是教育孩子,对待所有人和事,都应有意识把重点放在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上。因为思维方式比结果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
感谢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感谢作者默娜·B.舒尔、特里萨·弗伊·迪吉若尼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