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2022年10月10日17:33:03 育儿 1361

CD爸妈

昨天带DD来办公室,嘿,这小家伙可算是玩疯了,跑这躲猫猫来了。

关键,没人要跟他玩,他主动“挑事儿”。

我正跟同事聊工作呢,他就躲在椅子后面,嘴里念叨着:来找我吧。

殊不知……早就暴露了,被办公室玻璃后面的小伙伴逮个正着。

有没有发现,小孩儿们都特别喜欢躲猫猫。

像DD这种有行动能力的,就是利用环境各种躲藏。家里的衣柜里、桌底、门后、窗帘后边……都曾经窝过一只娃。

那小一点的宝宝呢,你只要把脸挡上,再出现,信不信,能玩上半天,而且还能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不得不说,这算是低幼阶段,成本最低的一种亲子互动方式了。

有时候我也就搞不懂了。

躲猫猫的魅力怎么就这么大呢?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

今天,咱们就唠唠躲猫猫背后的奥秘吧!

Part.1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

其实啊,这跟孩子“物体恒存意识”的觉醒有关系。

物体恒存(客体永久),顾名思义,是说:物体是恒久存在的,并不是看不见就是消失了。

但是,小月龄的宝宝,并不懂这么深奥的道理。

在他们看来,我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项“幕布实验”,得出了这项结论。

当研究人员给小宝宝一个玩具时,宝宝会伸手去拿;

但当用“幕布”挡住这个玩具时,宝宝就不再寻找,好像这个玩具并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 天天要闻

这也是为什么,最初宝宝看不到妈妈的时候会哭闹。

这是因为他以为你消失了呀。

而躲猫猫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其实说白了就是“看不见-以为消失了-又出现了”的一个过程。

这慢慢刷新了宝宝的认知,他会发现玩耍的对象,虽然刚才看不见了,但却是实际存在的,不会真正的消失,也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对于宝宝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

所以他们才会不断的想要践行这种体验,从中获得认知的提升和乐趣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 天天要闻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们依然会对躲猫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是因为,他们慢慢了解到了,看不到的东西并非不存在。

每次玩的时候,都是孩子在加深“你还在这里”的意识,哪怕暂时谁也看不见谁,但当我找到你,或者当你找到我的那一刻,他会明白“你果然还在”。

这种能预料到结果的掌控感,和找到后的成就感,会让孩子感觉非常愉悦。

这么来看,孩子当然喜欢躲猫猫啊,这也就不怎么奇怪了吧。

Part.2

孩子怎么总是藏不严实?

为什么我会提这个问题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

头是藏到了书桌底下,但大半个身子还在外面;

甚至有时候还伴随着小奶音,就跟昨天DD似的:“我藏好了,快来找我呀。”

笑不活了,我这一开局就找到了,是不是显得有点不礼貌啊。

还好我多少有点得(演)(技)(在)(线)了,还能水水时长,多找找娃,毕竟DD甚至偶尔会直接说:“我在门这里,找吧。”

想当初,我也一度感觉很迷惑哈,好好的娃玩起捉迷藏怎么是这样的。

呃~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亚子~

还不止如此呢,我在网上一看,什么捂着眼藏墙角的,单把头藏床底下的……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 天天要闻

稀奇古怪,各式各样,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很!明!显!

咋回事啊?

这是因为,6岁以内的孩子,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在孩子的眼里,如果我看不见你了,那你也就看不见我了。

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嘛,刚开始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去看待事物的,其实是很主观的。

当他捂住眼睛、藏住头,他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自然也就主观的以为别人和他一样,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包括看不见他。

所以和娃玩捉迷藏的时候,咱们经常会看见他这种“藏了个寂寞”的情况。

Part.3

陪孩子躲猫猫有什么好处?

在很多人看来,躲猫猫可能是个很小很简单的游戏。

但其实,它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深远滴。

前面咱们也提到了,对于小娃来说,躲猫猫的过程就是物体恒存意识发展的过程。

那也就意味着,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宝宝发展认知,认识物体恒存

而物体恒存,对于宝宝发展空间概念、因果关系、逻辑思考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常和宝宝玩躲猫猫,还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1加深情感连接

如果你陪孩子躲过猫猫,肯定会知道: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人和孩子都是全身心投入的。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 天天要闻

就拿我来说吧,每次陪DD玩,甭管他藏得严不严实,我都会化身戏精本精,一边四处寻找一边说:“在哪呢,找不到你啦,急死我了~”

DD感受到我为找他而着急的心情,是会开心和满足的。

有时候自己都忍不住,出声回应我,指个方向,或者干脆告诉我在哪里。

在你找他的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紧张,会期待被找到。

等你终于找到他了,所有的情绪一齐迸发出来,孩子会迫切的想要被你看见和关心。

这种迫切的愿望在躲猫猫的时候被孩子感知到,会让跟你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

2应对分离焦虑

咱们之前提到过,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其实是没有明白和适应“物体恒存”。

当孩子看不到妈妈时,自然会寻找并哭闹,试图让妈妈出现。

而和孩子躲猫猫的时候,反复的藏和找,是可以帮助孩子强化“物体恒存意识”的。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躲猫猫?背后其实隐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信号 - 天天要闻

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他就会明白,事物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妈妈也是。

我现在藏好,过会儿就会被找到。

妈妈也没有消失,只是我现在看不见。

我乖乖等着被找,一会儿就又能看见妈妈了。

而且再看见的时候,可能还会被妈妈惊喜的抱住,这无疑会让他感到快乐。

一来二去,躲猫猫的游戏在一遍遍的让孩子习惯和妈妈的短暂分离,直到他能正确的认知和接受这种分离。

显而易见,这会大大的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

C妈说

要说躲猫猫啊,绝对属于零成本的经典游戏。

我一直比较推荐6个月以后的娃,多玩玩躲猫猫。

刚开始可以简单一点,像拿布遮住脸啊之类的,让孩子感受这种躲起来的变化。

再大点,会爬会走以后,就可以藏人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陪孩子躲猫猫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

千万别不耐烦,说什么“你再不出来,我就走了”的话让孩子不安。

等有空了,不如多陪孩子玩玩躲猫猫吧。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我竟然这么自私 - 天天要闻

我竟然这么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里,忘记说什么话题了,我说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爸爸说,这么快啊!在爸爸眼里,我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样。后来爸爸说,退休了,可以来给我做饭。我这时候才心里惊了一下样,这个想法我怎么从来没有。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 天天要闻

分别32年和26年后,他们终于在母亲节前喊出那声“妈妈”!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摄影报道张新(左二)与刘玲玲(右一)与母亲相认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内,一场跨越数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张新(化名)和内蒙古人刘玲玲,两个素不相识却命运相似的人,在这一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32年、26年——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泪水与拥抱...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 天天要闻

“妈妈,我错了”孩子犯错后,高情商的你,一定会做这3件事

一位宝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她听到一阵哭。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儿子推了别人,那个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发火,儿子已经先开口说:“妈妈,他一直弄不好,我一着急,就推了他。对不起,我不该这样做的。”那一瞬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 天天要闻

家风是家庭稳固的防火墙,家庭有三个坑千万别踩。

曾经有位网友问财经作家吴晓波,现在钱越来越难赚,普通人该投资什么行业最稳赚不赔。吴晓波想了想然后回答道,我投资家庭的未来才是最划算的。其实仔细思考我觉得他说得对,家庭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资产,能扛住很多风险。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 天天要闻

女子逃离赌博“丈夫”与4岁女儿分离27年,团聚当天女儿泪目:从小最怕让人知道没妈妈丨红星寻人

内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和赌博联系在一起,母亲则停留在“离家出走”4个字上。今年31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四川眉山51岁的王群(化名),27年来,也一直想念着被拦下的女儿。32年前,年仅19岁的她到内蒙古打工时与当地一男子“结婚”(未办理结婚证),次年生下了女儿玲玲。...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 天天要闻

妈妈别当“免费保姆”!狠心拒绝才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

很多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时待命的“保姆”。每天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转,从早忙到晚,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甚至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协。可结果往往让人寒心,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 天天要闻

解码商河|苔花向阳开,商河“花香妈妈”用爱浇灌的成长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在商河,“花香妈妈”承载着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守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成长。苔花虽小,也学牡丹盛开。这些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绽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样。以爱之名的旅程阳光透过窗户,在木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