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有没有发现,孩子照镜子的时间变多了,有时会抱怨自己身上的肉肉,还会在餐桌上推开食物:「不能吃太多了,我要减肥!」
这说明,您家的小豆包,正在悄悄长大呢。
数据显示,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对自己的外表很是在意。而且孩子们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对自己身体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更有自我意识,更有可能将自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社交媒体对理想体型、面孔和外表的宣传的影响。
如果不加以控制,对外表和身体的不满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出现饮食失调、抑郁和自卑问题的风险直线上升。
对青少年来说,化解自身的一些不安全感是正常的经历。但如果这妨碍了他们享受社交或其他活动的话,那么就需要家长出手干预了。
关于外表,孩子们最在意什么?
密歇根大学健康中心 C.S. 莫特儿童医院对 1653名 家中有 8~18岁孩子的父母展开调查。
结果发现,体重、皮肤和头发是孩子们最为关心的外貌特征,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近五分之一的女孩父母表示,孩子会对自己的胸部感到难为情。
在那些认为孩子对自己的外表很在意的父母中,三分之一的父母认为这对孩子的自尊有负面影响,五分之一的父母表示这影响了孩子参加某些活动的积极性。
也有家长提出,孩子因为对外表缺乏安全感而避免拍照,试图用衣服掩盖自己在意的外貌「缺点」,或限制自己的饮食。
调查发现,孩子对自身外表的消极想法会因他人的反馈而进一步强化。
三分之一的父母表示,孩子经常因为外表而受到其他孩子、陌生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不友好对待。
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和孩子谈论这件事;少数情况下,父母会让孩子远离发表伤人言论的人,避免和那些人说话。
总体上看,接受调查的父母认为,比起社交媒体,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给孩子的自我形象认知带来的影响更大。
如何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自我形象认知?
这里为大家提供五个建议和策略。
1. 做一个自爱的榜样
如果父母总是抨击自己的身体或对自己的外貌进行负面评价,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也会效仿。
其实每一次爸爸或妈妈站在秤上,一边叹气一边喊着减肥决心,或者经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嘟囔「不好看」,孩子都会看在眼里。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教孩子学会自爱和自尊。
2. 拥抱身体多样性
如果家长听到孩子评论某人的体型或外貌,无论是认识的人、电视节目上的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外表都不一样,有不同的特征,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外貌特质。
3. 避免对外表的过度赞美
成年人看见萌娃会情不自禁地对他们的可爱外表做出善意的称赞。
但这也可能在无形中在孩子面前强调了外貌的重要性,强化了「外表好看的人更有价值」的信息,有可能加剧孩子的担忧——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不够漂亮,从而陷入自卑的情绪。
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个人品质,尽量不要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身体、头发、脸或衣服上面。
4. 通过健康的活动促进家庭联系
一家人可以通过有趣的运动和健康饮食加强联系,一起享受美好的天伦之乐。
这能够促进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知道,要通过营养和锻炼让身体的感受更舒适、更自在,而不是看起来更「完美」。
定期的家庭聚餐还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保持紧密联系,互相公开交流自身面临的不安全感来源,提供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
5. 教孩子批判性地看待社交媒体
如今的孩子们很容易感到身材焦虑或容貌焦虑。
杂志上的模特,电视、电影中的演员通常有着「完美」的身材,社交媒体上的明星、网红、甚至同龄人也都会使用 P 图手段来美化自己对外展示的照片。
家长们要帮孩子走进真实世界,去掉滤镜,看到原貌,让他们理解某些照片是怎样通过 P 图操作成为「照骗」的。
父母要提升孩子的媒体素养和理解力,这样他们就会明白,广告、媒体甚至是自己朋友对完美身材和面孔的刻画和宣传并不现实。
爱美是人之天性,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循序渐进地引导,带着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学会悦纳自我,建立正确的身体认知,然后陪他们慢慢长大。
参考资料:
https://www.futurity.org/body-image-kids-teens-appearance-28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