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学会翻身,学会独坐,学会爬行,最后到学会自己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见证着孩子很多的第一次。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一次一次地放手,放手让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放手让孩子去触摸路边的植物,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
我们享受着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但是我们更愿意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放手让孩子分房独自睡觉,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
孩子多大合适分房睡,这个要看孩子生理和心理能力是否达标,正常来说建议三到五岁这个年龄段尝试让孩子分房睡,但是,孩子是否适合分房,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情况而定。
换句话来说,如果孩子到了五岁还强烈抵制分房睡,那说明孩子从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脱离父母的事实,父母就需循序渐进慢慢脱离,而非强制一刀切。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孩子是否适合分房睡呢?
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识别:
生理上,孩子能够自己上下床,表达意愿、上厕所等,就可以考虑和孩子分房睡了。
心理上,孩子是否对分房睡这事情存在害怕的心理,比如像我家小妞就很怕黑,胆子也小,如果存在这类型的情况,就需要父母营造一个足够安全的睡觉氛围逐步训练孩子能独自分房睡觉。
分房睡有什么好处呢?
1.有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
孩子从1岁半起开始萌生自我意识,意识到这个玩具是他的,这是他的东西。
那在这个阶段,需要父母从生活细节着手,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
和孩子分房睡,给孩子营造一个独立的空间,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生活用品,就更有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
2.分房睡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睡觉环境。
孩子和父母共睡一张床,床的面积本来就不大,留给孩子的空间也不多,有的时候父母辗转反侧甚至打呼噜还可能打扰到孩子睡觉。
大人的身体、被子一不小心就可能压到孩子,产生危险。
和孩子一起睡,父母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房间的空间也有限,长期以来就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在人体中,所有组织的耗氧量就属脑组织最大。正常状况下,成年人的耗氧量相对孩子的脑耗氧量比较小,在父母双亲共同排出的废气环境下,处在中间的孩子处于一种供氧不足且充斥着二氧化碳的空间里。这就导致孩子会出现睡眠不稳定、做噩梦、哭闹等现象,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3.能让孩子有正确的两性认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我家小妞两岁多的时候洗澡有一天她指着胸前的两个小点点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呀?”她会指着公共洗手间问为什么女洗手间前面是个穿裙子的姐姐,男洗手间前面是个穿裤子的哥哥。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开始萌发性别的意识。如果孩子依然和父母一起睡,就很容易出现性别的混淆,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恋母恋父情结。
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睡,孩子在面对异性的时候,就不懂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会没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4.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分房睡,他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可以学会自己动手整理床铺,动手搭配自己的衣服,动手整理房间的环境,动手打扫自己的房间等等,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5.锻炼孩子的事情解决能力。
孩子独自分房睡,冷了他会自己盖被子,下雨了他会去关房间的窗户,房间乱了他会自己去收拾等等。孩子解决事情的能力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一点一点累计的,从生活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自我解决的能力。
分床睡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
给孩子做关于长大的心理建设。我就经常和我家小妞说“宝宝,你长大了,楼下的弟弟妹妹都叫你姐姐了,姐姐可以自己睡一个房间了,大家都会说你好棒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孩子的意识。即使孩子刚开始有排斥,通过不断的激励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产生面对独立的信心!
2.利用榜样的力量。
比如说我家小妞,我就会鼓励她,你看小猪佩奇和乔治都是自己睡一个房间的。
那么当让她自己睡一个房间她害怕时,她就会想到“榜样”佩奇和乔治都是自己睡一个房间的,她会尝试着战胜自己的害怕。
3.分房前给孩子一个仪式感。
仪式感可以促进人对一件事的认同感。
我们不妨在给孩子分房睡前也给他一个仪式感,买上一些孩子喜欢的零食、一个小小的蛋糕,给孩子的房间准备小小的牌子,写上孩子的名字,甚至是让孩子画一张画写上他的房间挂在房间门上,让孩子认同到这是他的房间。
4.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感十足的睡觉环境。
房间不宜过大,过大的房间缺少温馨感,容易让孩子害怕。
儿童床尽量放在靠墙的地方,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选择合适的儿童床:
选择带可拆卸护栏的儿童床。选择一款带护栏的儿童床,能避免孩子不习惯独自睡觉掉下床去。等孩子养成了习惯,就能拆下护栏让他独自睡觉。
选择一款材料安全的儿童床。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当中,选择一款材质安全合格的儿童床尤其重要,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选择的儿童床离地面不宜过高,同时刚开始宽度1.2米的儿童床足以,过大的床会让孩子感觉太空旷,安全感不足。
选择一款合适的床垫,床垫的选择和孩子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
(1)在选择面料上面,要尽量选择纯棉的,选择环保的产品,注重它的面料,有没有添加化学成分。孩子皮肤要与之相接触,选择安全的面料尤为重要。如果选择不安全的面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敏的产生。
(2)选择床垫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透气性,因为孩子本身体质就偏热,所以要选择透气性强的,这样孩子的睡觉舒适感更强。
(3)选择能拆洗的床垫。孩子还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尿床,弄脏床垫的现象,选择一款能拆卸的床垫,这样清洗就比较方便了。
(4)需要注意尺寸,高度不能够太厚,宽度一般来说要足够宽,孩子睡在床垫上面,能够随意翻动。
(5)还有一点就是硬度方面,不能够太硬,也不能够太软。太软了,对于孩子的骨骼发育就会不好,但是如果太硬了,孩子睡在上面也会不舒服。
为避免孩子晚上起来摔倒,我们可以装一个亮度比较暗的小夜灯,有条件的可以在床两边装上感应灯,那样就不用担心孩子起夜了。
5.让孩子自己布置房间。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床。比如我家小妞就自己选择了一款小屋子造型的床,这样除了增加她对自己房间的认同感以外,平日她也非常喜欢在自己的小空间呆着。
可以让孩子选择一款他喜欢的床边地毯。地毯除了可以增加房间的温馨感以外,柔软的地毯也可以在孩子意外掉下床的情况下起保护的作用。
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床上用品、灯饰、窗帘、墙纸等。我家就是让小妞自己选择卡通墙纸,参与到粘贴墙纸的过程当中。她经常很开心地向亲戚朋友介绍“这是她贴的墙纸!”
她很开心能参与到自己房间的布置当中,每当她给别人介绍哪些部分是她布置的,她都会很自豪。这样的自豪感,也更加加深了她独自房间的认同感。
6.让孩子继续使用以前的物品。
孩子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刚开始接触新的环境会有陌生感,从而有可能感觉害怕、恐惧。
我们可以给孩子使用以前的物品,比如被子、床单、枕头、玩具等,闻着熟悉的味道,看着熟悉的床上用品,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7.可以陪着孩子入睡再离开。
孩子分房睡肯定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前期父母可以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
入睡前,可以给他讲讲睡前故事、聊聊天,等他能放松下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睡眠环境。
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和你一起聊聊天,等你睡着了就去旁边的房间,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过来和妈妈说。”让孩子能慢慢地适应分房睡的过程。
9.开始分房睡后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关心孩子。
可以问问孩子“昨天你睡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妈妈帮你的”同时对孩子能独自分房睡的行为给以表扬和奖励。
同时也要观察孩子的日常,看他是否已经适应,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需要父母的放手,放手让孩子尝试更多的第一次。每一次放手都意味着孩子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
放手让孩子分房睡,让孩子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克服新事物当中的每一个困难,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独立自强的性格,让孩子的人格更为独立!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