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2022年08月18日13:00:09 育儿 1562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我们常说,孩子的成长不可逆,错过了就不会重来。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是在哪个阶段呢?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


“十二岁之前,是孩子培养性格、品行的重要时期。


此后的结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种子。”


也就是说,12岁以后孩子出了问题,追根溯源都是12岁以前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出来。


让你悔恨不已,却又无力挽回。


因此,在孩子12之前,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第一种能力:

独立,成长最大的软实力


曾经在网络上见到这么一句话,深有感触,“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人生,会令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若要孩子独立,父母必须适时退出,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能够主动退出孩子人生的父母,付出了比爱护孩子更多万倍的深情。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曾经有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最早离开父母的一批00后普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


自理能力看似简单,实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孩子终有离开父母的一天,他终将要自己闯荡这个世界。


你是希望他被照顾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霜的洗礼;


还是希望他能独立生存,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为人父母,我们有两个任务一定要做好:


一是陪伴他成长,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二是教会孩子生活自理,促进他独立成长。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蒙台梭利博士说: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孩子12岁前,一定要让他养成独立的自理能力。


不能只关心他的学习,学习成绩再好,没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果以前的爱是为了爱而爱,那么现在的爱,就是为了离开而爱。


正是为了让孩子在离开自己后仍然能好好生活,所以做父母的,反而要主动地退出他们的生活。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鼓励他自己完成,说千遍万遍不如让孩子自己做一遍。


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第二种能力:

抗挫力,人生的底牌


教育孩子,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


一直鼓励孩子考试100分,拿到第一名,我们总是教给孩子成功,但很少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在很多父母眼中,只看到孩子成功时候的喜悦,却忽视了孩子面临失败时候的感受。


“没事的,下一次做好就行了!”、“下一次再考第一名”,打鸡血也好,心灵鸡汤也罢,成人并不在意孩子面对挫折时候心理的承受能力。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龙应台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视,孩子心里淤积的“疙瘩”就会越来越大。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总有不知所措、走投无路的时候,最后只会造成无尽的悲痛。


李玫瑾教授说:挫折训练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缺乏抗挫力,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会胆怯、退缩,甚至崩溃,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上海一个17岁少年,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


母亲开车接他回家,多说了他两句,他却在途径芦浦大桥的时候,趁着车子暂停的间隙,毫不犹豫地打开车门,直奔桥边,头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一个14岁的女生因为和家人发生口角,处于叛逆期的她愤而离家出走,夜晚独自一人跑到国道上。


幸好被执勤的民警及时发现,了解情况后把她安全送到家。


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真的是刻不容缓!


生活哪能一帆风顺,越早让孩子体验挫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越能早积累面对失败的平常心。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有句话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逆风翻盘的力量之源。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第三种能力:

遵守规则,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探索欲不断增强,孩子磕碰是常有的事。


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其行为,而是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一定要让他懂规矩,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遵守规则意识,二是做到界限感。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1、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能有伤害自己打扰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所说、说行、所做符合群体生活共同准则。


比如过马路时候闯红灯的行为,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有一些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违反交通规则。


而一旦不小心受到了伤害,或重或轻,你都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这都是抱有侥幸心理,违反规则所带来的伤害。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说,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你可以给孩子自由,但一定是建立规则之上,无拘无束、不管不问,那不是散养孩子,而是在纵容他“野蛮”生长。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立规则,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2、界限意识


人与人相处,无非就两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存在着一定的界限。


教会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很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


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


千万别以为关系近,就可以肆无忌惮,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令对方生厌,甚至刺痛对方,引起亲密关系的崩塌。


亲子之间也需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没有界限感,做父母的就很容“越位”,包办甚至替代孩子本该自己做的事情。


这样不仅“侵犯”了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甚至还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很多家庭缺少的,往往就是这种与孩子之间恰到好处的界限感。


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而耽误了孩子。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界限感更加重要。


千万不要小瞧“界限感”的教育,因为它是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也是一个孩子敢于说“不”的底气。


李玫瑾: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3种能力,受益一生 - 天天要闻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小的时候,一切压力都由父母扛着,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自己独立面对人生。


你若真的爱孩子,就一定要“逼”他养成这三种能力,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 天天要闻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恳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门好运来

农历三月初九在民间传统中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总结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习俗,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并实践。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 天天要闻

《四季轮回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缕光悄然穿透薄雾,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径。路边的花草挂着晶莹露珠,仿佛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忆之上。曾几何时,也是在这样的清晨,身旁有你温暖相伴,如今却只剩我形单影只。我徘徊了一个又一个晨曦,期盼着转角处能突然出现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