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2022年07月01日17:34:02 育儿 1364

当孩子们日渐长大,想必各位家长朋友们的心情和美娅一样,五谷杂陈。我们对孩子们总是抱有期望,所以我们总是会想给孩子们规划出一条条我们认为正确的路去走。

但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他们都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着,我们可以给他们爱,但是不能强加我们的爱。所以这五件事情,尤其是在孩子6岁之前,千万不要逼迫孩子。

一、不要强迫孩子分房睡

关于什么时候分房睡这个问题美娅也曾和身边的人探讨过,有位妈妈在自己孩子四岁的时候很着急的想将孩子推出去,导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和孩子“大战一场”,效果也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节奏,当孩子们有了足够安全感的候,他们反而会主动提出分房睡。

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 天天要闻

二、不要强迫孩子认错

屈打成招这个词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一味的责骂逼迫孩子认错,哪怕这个错误的确是孩子犯的,最后的逼迫也只会让孩子们为了配合你认错。要知道,若孩子不是主动,这样的认错就没意义。

如果相同的事情再发生,孩子就会认为只要说了“对不起”就可以当作一个护身符,任何时候只要说出来事情就会解决,这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其实比起逼迫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帮助孩子树立明辨是非的价值观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个行为是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当家长们能在自己犯错的时候,真诚的道歉并且积极的弥补自己的错误,孩子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认错和有效的认错。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怎么去弥补,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 天天要闻

三、不要强迫孩子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是中国固有的刻板模式,但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顺应孩子的大脑发育的。强迫孩子死记硬背不但会没办法学好,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在孩子六岁前,与其让他们死记硬背不如顺应孩子的思维发展方向,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再借助具体事物去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带动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

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 天天要闻

四、不要强迫孩子懂事

“你要懂事”是家长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抹杀。

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理解大人的情绪世界,这无疑是对孩子思维的残害。这样的孩子会迷失自我,只知道迁就和讨好别人,一生活在“获得别人认可”的阴影之中。

好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容器,包容孩子真实的情绪,无论孩子是怎么样的情绪,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正向的引导,而不是逼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任务。

照顾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顾好别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自我认知。

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 天天要闻

五、不要强迫孩子勇敢

不管男孩女孩,没有哪一种性别是必须要勇敢的。

当孩子面对未知的事物,胆小害怕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面对这些事物的勇气也不是逼迫出来的,家长的步步紧逼智慧让孩子们更害怕和抵触,焦虑缺乏安全感然后更加的脆弱。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们积极的引导,带孩子们了解自己未知的恐惧。

你还在逼迫孩子做这五件事吗?六岁前可千万不要这么做 - 天天要闻


结语: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都焦虑过,害怕过,无助过,迷茫过。但是我们的本质都是为了孩子,看着孩子一路的健康成长,里边当然有诸多的酸甜苦辣。美娅会同各位家长们一起成长,带给孩子们最幸福的童年。

写在最后:我是美娅,一个有两只小神兽的戏精妈妈,也是视光师一枚。让我们一同分享育儿中的辛酸苦辣,一起成长,成为合格的宝妈宝爸~

以下是我从各处搜罗来的各类育儿资料,可以私信我,看到了会分享给你!

电子绘本/亲子游戏/正面管教/动画片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如何体面地拒绝孩子养宠物:亲子情感引导的艺术 - 天天要闻

如何体面地拒绝孩子养宠物:亲子情感引导的艺术

#孩子不愿意把宠物送人怎么办#春天的脚步轻盈,孩子们的心也跟着萌动起来。宠物店的小窗里,毛茸茸的小生命们似乎在向他们招手:“带我回家吧!”孩子们的心,就这样轻易被俘获。然而,家长们却在心里打起了小鼓:“这小家伙,可不简单啊!”孩子们对小动物
孩子闹着要养宠物,宝妈机智应对术 - 天天要闻

孩子闹着要养宠物,宝妈机智应对术

#孩子不愿意把宠物送人怎么办#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连带着孩子们对宠物的渴望也蓬勃生长。学校门口的宠物篮成了他们的“致命诱惑”,家长们则在背后默默叹气:又来了,养宠物的拉锯战。身为宝妈,你深知孩子的热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初学者学习书法能从草书入手? - 天天要闻

初学者学习书法能从草书入手?

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草书范本,诸如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东汉张芝的《冠军帖》等等,这些经典的范本,也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典范,那么,问题来了,初学者学习书法,能从草书入手吗?
恭喜!多孩家庭最高可领5000元!育儿补贴政策大更新! - 天天要闻

恭喜!多孩家庭最高可领5000元!育儿补贴政策大更新!

5月31日,安徽省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合肥市财政局共同印发《合肥市育儿补贴实施方案》,明确对全市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领5000元!01安徽合肥:二孩2000元,三孩5000元!1.补贴对象2024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