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能战胜感性吗?

自己受困扰的事情挺多的,周围的人也遇到困扰他们的事,所以我想,难道没有一个理性的人,能过解决他们自己的感性情绪吗?


我曾经笃信,理性是可以战胜感性的,当我们受到不好的情绪困扰时,理性的人是可以通过认识来控制自己,不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而我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理解引发我负面情绪的那件事情,所以才会做不到。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我总会遇到一个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可以真正理解这些事情。


可实际上,无论是什么人,都会产生他们的“偏见”以至于不得不受这些事情影响,例如各教派的教徒就会受那些违反戒律规定的事所影响。别的人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又仔细思考了理性与感性这件事,我通过追问一个人有没有真正的自由入手。试想,一个人假如他具备男性和女性的所有器官,那么他会有真正选择一个性别的自由吗?


想到这个事情是因为美国一些球星的子女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其中一些人选择了成为另一个性别,那么他们是真正自由所以才会那么选吗?


或许,当我们把一些选择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往往出现排斥的想法,甚至会觉的恶心,这并不全是来自于认知,而是因为我们身体本来就分泌着足够的支撑自己这个性别的身体的激素,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产生着对自己是另一个性别的想象的排斥,从而感到恶心。


那么,当一个人选择从一个性别到另一个性别的时候,其实更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有自由的选择,而是因为他的身体分泌了更多的倾向于那个性别的激素而已。


这些激素的产生和变化,当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形成到那个规模,并最终和自身的认知结合形成了他的意识。


我不想去机械化一个人,可实际上,我们又无时无刻不是在激素的调节下去认知和适应生活,我自己就很有感触,当我经过较为高强度的运动之后,我对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也越亢奋,并且在运动结束之后对这段时间的评价是肯定的。而假如我没有经历那个高强度的活动,就会略显疲态,并对这个运动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只是为了运动而运动。


这些事情,同样发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随着我们自身本来心情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认知是理性的,又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强烈反差呢?


当我们明知道一件事情对自己是好事,却仍然无法克服自己的“惰性”而积极的参与这件事,是不是时常发生呢?难道是我们真的没有认识到这件事确实对自己有好处吗?


在读研的时候,我曾经发现自己在站岗的时候,很能看得进去书,后来我就尝试过让自己退无可退,没有更好娱乐方式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静下心来看书或者写作,这代表什么呢?似乎是我自身在那些有很多选择的空间里,在外界的刺激下,分泌出了许多激素,促使我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安静下来做那样一件我在安静的时候很想坚持做的事,而这种差别,难道我的认知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一个是认识到了,一个是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这是认知完整性的原因吗?


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


当我们看待别的人或者动物的时候,我们知道应该怎么调教他们,可是当我们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却因为环境的刺激让激素不停的控制身体而忘记了去考虑自己也是需要驯化的啊。


我们可以借着自己在某个环境下突然的“清醒”,去让自己多参与到那个环境下,以便那个环境刺激自身激素的产生而“清醒”的做一些事,一些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真正希望自己去做的事,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你可以说理性通过转折的方式战胜了感性,但你也同样可以说,是那种感性的愉悦感,让那个理性成为你想要的理性。


理性与感性,更像是互相影响的两个东西,没有谁能决定谁,就像我们生存的基础,组成我们的是我们的肉体和周围的环境,因为没有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组成形式不会是这个样子,同样的,没有我们,周围的环境也不会是现在组合成的这个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