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眼中的父母和家人,哪一个与你不谋而合

文|幸福娃

关于父母

余光中先生曾给自己的母亲,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的一生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是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是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30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每个人都是伴着母亲的疼痛出生,最后望着亲人的痛苦离开,所以过好人生的过程,珍惜每一天。


先生这段话里的每一个字,看似是那么平淡,但每一个字,都敲在你的心上。


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淡的表达,却直抵人心。这大概就是“大爱无言,大悲无声”吧。


这种感悟,你我都有,但能像大文豪这样用精准动人的文字表达出来,并被世人铭记,在这件事上,区分出了文学家和读者。

也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悟,余光中先生总结了我们想说的话,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余光中先生把普通的生活,用平凡的文字,表达着不平凡的力量与深情,不仅热爱生活,也是尊重生命的人。


日子,终究会由一树繁花,回归到风轻云淡,到最后,归于一个简单的自己!

关于自己与父母

王朔说:“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


“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 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这些话虽然很讽刺,但它是很多人心里拔不掉的刺。其实任何事情,不管对错,都有当事人背后的动机,有好有不好。

万事都有缘起,一切皆有因与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表达爱的方式更是,父母那一代不懂得表达爱,方式有些粗暴,这是时代的造就。


父母也是平常人,并不完美,也有对错;同样的,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子女。


有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他们的,他们不会表达爱孩子的方式,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是爱,自己的孩子怎么打骂都是爱,所以造成了父母孩子没有感情,其实他们内心都是爱彼此的。

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和他们一样,都是生了孩子成为父母,我们比上一代好在多读了点书,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即使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养育,一样的不知所措。


现在认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去传承好的,改正错的,教育好下一代即可。


每一个人对子女爱的方式都不相同,父爱和母爱也没有标准,珍惜当下就好!

关于亲戚

路遥曾说:“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亲戚们关系处的好的,大多都比较富有。亲戚们关系不好的,几乎都与钱有关。


亲戚是最见不得你好的人,因为大家起点都差不多,你好了就显得他很矬。

嫌你穷怕你富,你可以过得好,但不能过得比TA好,这就是所谓的亲戚,也是人性。


有的亲戚缘分,跟爱情一样,是讨债来的,当时也有还债的,一般都是讨债的多还债的少。


虽然这种说法比较佛系,但亲戚总归比路人强,毕竟哪有无缘无故的亲戚呢。


但不管是父母,还是亲戚,人的一生,只有自己是主角儿,别人是配角儿,别人只是配合你演戏而已。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应该以任何既定的关系为前提,而应该以相互尊重为前提。


不管何种关系,经历过什么,时间都经不起细算,过往经不起细看,不要揪着不放。


慢慢地学会放下所有的执念,因为我们还有万里路要行,怎可一次次回头,一次次停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