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活明白了,就喜欢独来独往

太合群,真的好吗?会不会因为害怕被人孤立、排挤,而总要放弃些自己的原则、底线,或收起自己的锋芒和个性,选择迎合别人。

长此以往,也许你真的会变为一个让自己都感到十分陌生的人,丧失了自我。

其实独处没什么不好,能让你更安定,更专注,更简单。也能让你找到自己,不再迷失,不再混乱,享受那份静谧和解读自己的历程的精彩。

外界的喧嚣,虽然缤纷多彩,但无法给你带来一种真正的心灵上的充实感。

让自己静下来,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并不需要那样的热闹和刺激。相反的,那样的热闹,带来短暂性的满足之后,还会使自己越来越浮躁、敏感和孤独,然后再去寻找,越来越远离内心深处的芳香。

人,真正活明白了,就喜欢独来独往,除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以外,留一份静谧给自己。

  • 1、人越多越无聊。

叔本华说: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只有两种,要么享受孤独,要么沦入世俗。凡是人群扎堆聚集,主要话题无外乎三个,拐弯抹角炫耀自己、添油加醋贬低别人、相互窥探搬弄是非。”

聊着最没有营养的话题,浪费着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人真正需要的东西,从来不能在这当中获得。

你觉得自己喜欢,仔细想想,你也未必是真的喜欢。

越是人群扎堆,越是无聊,没什么意思,互相探讨着与放大着感情,再聊聊谁的好,谁的不好,偶尔你笑笑我,我再笑笑你。对于互相帮助这种事,大家都有过深信不疑,但是在真正遇到事情时,才会明白,话只是话。

完全无效的社交,只会浪费时间、金钱和感情。甚至,在你真正准备去做某件事情时,这些所谓的朋友,还会成为你的阻力。

  • 2、取悦自己的快乐。

人只有跟自己相处的时候,才是最轻松的,不用看谁的脸色,也不用考虑谁的感受,更不用去迁就谁。这样的轻松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洗礼,让你逐渐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静谧的空间。

认识的人越多,会变得越懒,不想再去认识谁,也受够了其中的累。大抵也是看清了所谓的社交关系。

从付出感情的相识到相处,最后也不过就是价值互换的关系。

另外在相处的过程中,你总要对自己有些勉强,有许多为难,倒不如投身于一种真正的自由当中。

  • 3、远离不健康的。

无论人,关系,还是感情的,只要是不健康的,已经不再想着去改变,更懒得再与谁发生争执,远离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选择。

做人做事不再那样较真,喜欢计较,以平静的笑容去回应他人的观点,去应对他人的过失。

坦然和从容,是在独处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气质,不再把除了自己、家人和健康以外的东西,看得那样重要。

孤独,也可以成为享受的,开始远离人群,也不再要求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更不会再对他人抱有期待。

以前,常把别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学会独处以后,才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家人,自己一无所有。

  • 4、人都是复杂的。

人与人之间,很难有纯粹的关系,相反的,矛盾、猜忌和怀疑才是常态。喜欢独处,不一定是对“人”发生了冷漠,而是想把更好、更多的感情,集中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

当你真正活明白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多么的可笑。

想他人能理解自己,想他人能信赖自己,其实并没有谁能真正的理解你,那些宽慰的话,都是聪明人看准了是你想听的。

从你开始相信他人,依靠他人起,危险就已经发生了。

即便是亲戚关系,也会疏远,也会有勾心斗角,最后变为你的负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平淡如水的,所以自己的强大和独立,才是关键。

  • 5、理性对待社会。

人,真正活明白了,就不会再有以前那种非常激进的想法和行为。能够理性对待社会,看清规律,尊重规则。对朋友,见了面也能热情地聊上几句,但在挥手告别时也不会再有留恋。

哪怕人性的问题在他面前徐徐展开,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

不再去分对错、黑白,是因为明白了这个社会,不是除了黑就是白,除了对就是错。很多时候,在黑白与对错之间,还有灰。

与白对立的不一定是黑,有时候也是白与白之间的对立。

当自己看懂,也能接受的时候,会更喜欢独来独往,不再表现的那样愤世嫉俗,对社会多了一些宽容和理性。还是有激烈反应的人,也许是看懂了,也许只是看懂了皮毛。

也许,人总得经历一些事,才能发生心境上的巨大变化。想到以前那个好热闹、好扎堆的自己,深感无聊和幼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人真正活明白了,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就像很多人口中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这样的世故圆滑,更好像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只有在你能为自己调试出一片宁静的天地,也享受那份静谧和温馨,并且还能实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时,才算真正的成熟。

这种成熟是装不出来的,比如故意摆出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的姿态。也别觉得独来独往就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只是又换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开始追求一个独立的空间,一种真正的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