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还在等待过新年穿新衣的我,转眼之间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正式融入到退休生活之后,发现那些曾经的追名逐利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经历过风风雨雨,我更渴望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50+的人更好的状态应该是“低配的生活,高配的灵魂”。不是因为我们不再追求,而是因为我们开始懂得,简约、质朴才是面对人生后半程的正确态度。
低配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心态的升华,它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瞬间,让人踏实平和。
一、语言低配
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人生的长河中,这句话的智慧逐渐显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沉默比说话更加明智。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没有良言,就请选择沉默,不清楚事情的始末,就请减少对他人的评论。看破不说破才是人生的大智慧。精简表达更是我们50+人要学会的高技能。
二、情绪低配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虽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在这里,“宁静”二字更应被解读为内心的平和与情绪的稳定。对于我们50+的人群来说,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之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当妈以后更是意识到,家庭矛盾的始作踊者,往往是不受控制的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遇到事情不是通过发泄情绪来解决的,而是在平和的状态下理性沟通,学会合理地表达和控制情绪,才能让往后的生活更加宁静和谐。
三、欲望低配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对于步入50+的我们来说,更显得意味深长。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应该逐渐认识到,物质的追求并非生活的全部,而知足才是幸福的源泉。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想购买一块地,地主对他说,只要你日出时从这里出发,并在日落前返回出发点,那么你所走过的路线圈起的土地就全都归你。于是,那人就拼命地跑,直到太阳偏西还不知足,最后总算赶在日落前跑了回来,却因为精疲力竭,吐血而亡。
低配生活并不是让人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欲望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和放弃,懂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懂得适可而止,从而获得晚年生活的轻松与自由。
四、圈子低配
年轻时总觉得进入高端圈子,结交更高的牛人,人生才有开挂的机会。但事实是,当你削尖了脑袋挤进了所谓的高端圈子,也很难得到你想要的,遇到事情请人帮忙,别人大都直截了当拒绝了。甚至跟人倾诉一下心情,都要小心翼翼,唯恐被嗤之以鼻。
退休后才明白,曾经的朋友、同事、同学都是人生路上的过客,那些曾经围绕在你身边的人也都渐行渐远,退休后没有朋友,没有圈子是常态。
到了50+才会发现,人的精力也真是很有限,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不如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提升自己的价值。人越是懂得独处,就越是富有。
五、写在最后
50+的人应该学会过低配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语言低配,学会精简表达,看破不说破,
情绪低配,学会控制情绪,让生活更加宁静和谐,
欲望低配,懂得适可而止,从而获得晚年生活的轻松与自由,
圈子低配,提升自己的价值。人越是懂得独处,就越是富有。
最后以杨绛先生说过的话来共勉: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