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出自《坛经》的一句诗。
不管一个东西有多干净,还是要时时刻刻的擦拭它,才能让它干净无尘,不惹尘埃。
契科夫曾说:“人的一切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衣裳、面孔,还是思想、心灵。”
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也是最可贵的品质。
外表干净,是尊重
都说外表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一个人干净的外在,是最有说服力的。
干净的外表,并不是穿金戴银,和满身的珠光宝气,而是外表干净,干净的五官,整洁白净的衣裳。
试想一下,一个化着淡妆,梳着头发,穿着光鲜亮丽的人,和一个蓬头垢面,衣裳长短不齐的人,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履历,面试同一份工作,HR会选择哪一个留下来呢?
邋里邋遢的外表,让别人看着都避之不及;而一个干净利落的外表,举止有度的姿态,不仅愉悦了自己,也尊重了别人。
房屋干净,短烦恼
俗话说:“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
干净的家,就像一块好的福地,只有窗明几净的家,才能得到财神的青睐。
我有一个习惯,一到换季,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给房屋做大清洁。
每次收拾完之后都能清出三四袋垃圾,所有没用的物品、过期的食物统统扔掉,确定不会再穿的衣服捐出去,柜子、桌子、墙壁上一层厚厚的灰也消失不见了。
看着脏乱差的房子,慢慢变得干净、整洁,心中的烦恼也跟灰尘一样被一扫而空,清洁房子居然还有减压的作用,促进身心透彻。
之前看过一个综艺《偶像来了》,玩游戏玩输了的惩罚是洗碗。
当时大家都很排斥,因为洗碗那些油渍会弄脏手,汪涵却说:“我是愿意洗碗的,碗变干净了,我也很有成就感的。”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人的境遇和居住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居住环境干净了,人过得就舒服,心安,心静了,日子才安定。
屋子干净,越干净,越能吸引福气,干净是一个家庭最好风水。
圈子干净,舍是非
圈子不同,何必硬融;道路不同,不相为谋。
古人用他们的经验告诫了我们:垃圾社交,不如独处。
毫无意义的酒局、微信里胡乱加的微商、没交集的陌生普通异性、基本不看的公众号,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该清理就清理了吧,让自己周围的磁场更加干净、明朗。
《三十而已》里面的顾佳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和母亲。
为了老公的生意拉拢资源,为了让孩子上一个顶级的幼儿园,她精心挑选了一个五万元的香奈儿包包,在停电的时候,和一个富太太换鞋,她穿着高跟鞋爬楼梯,富太太穿着她的平底鞋,她费尽心思和富太太们做朋友,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社交都是无用的,本质上都是价值的交换,只有价值相当才能交换。
人际关系清理。给自己带来负能量的人情和暧昧要尽快了结,要么与闹矛盾的人化干戈为玉帛,要么绝交断联,要么把事情想清楚,让他们随缘随风去,总之不能影响自身能量。
心灵干净,修品性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
人出生时,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纯洁、干净、没有世俗的欲望,随着人渐渐长大,想要的东西多了,欲望也慢慢滋生。
谁还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不追名逐利,沉下心来,安定祥和,简直难如登天。
以前,有一个县令,因为为人正直,所以他的子民非常尊敬、爱戴他。
县令非常喜欢收藏字画,也爱研究诗词,那些有钱人为了方便办事,就纷纷找来有意思的字画,想送给县令。
但是县令从来都不收,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仆人不解,县令说:“他们投我所好,送我字画,是想办事方便,我若收了就得帮他们,那是犯法的。”
欲望,是无底深渊;欲望越多,束缚越多。
一个内外兼修的人,心无旁骛,外无束缚。
结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想要保持外表干净,需要极致的自律;
想要屋子干净,需要勤劳的双手和耐心;
想要圈子干净,就得舍弃垃圾社交、虚假的情谊;
想要维持心灵干净,清除杂念、不忘初心。
干净,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作者:国言小录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