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有些忙乱,实话说;似乎是因为陷入了一种;连段性的自我思维陷阱!
仔细想想,其实不止是大事情,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同样会被困扰。这时候,暗示会是一种启动式效应。
有人说;鱼总是最后一个看见水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水里,和人一样,会习以为常困在错误的意识里,不自知。
比如习惯性畏惧“难”,遇到棘手的事情,第一反应是;我好像不行,或者我做不到,什么都没开始做,就已经设定了多种坏结果。
然后会陷入“完美”主义思想,因为之前的怕“失败”,所以一切要等别人试过,或者左右摇摆思考无数次,拖延症就是这样无形中产生的吧!
当然,拖延之后的结果就是“焦悔”,这时候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拼力赶工,累的同时又会焦虑结果,后悔为什么没有早早开始。
其实原本可以做的更好,就是因为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在无形中错过好多重要的机会。小事情不可能有较大影响,大事情很有可能因此而机会流失。
要怎么办?要解决事情。这时候要明白很多事情是有定义性和层次的;1;定义问题 2;思索计划 3;决心复盘。
思考出结果来,可以指导现实的行动方案其实特别特别快乐。但是当思考出现误区就会很痛苦,这时候需要安静的思考。
理清思路,剪掉心里的情绪杂碎,开始相信,开始行动,为困扰找到解药,好在结果是令自己满意了。
思维自主、认知勇气,都很重要,评估思维产生的认知,对思维有一个验证与推理。激活能量然后开始行动,并与所认定的想法保持一致,知行合一。
大道至简,真正发挥作用的其实是“行动”二字。让我们抛开思维误区,远离错误导向,带动积极性,生活中,工作中,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
——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