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弃”的小象生鲜:APP停止服务,变名迁移至美团买菜

11月13日消息,日前美团旗下的生鲜零售超市小象生鲜发布公告称,从2020年10月29日起,小象生鲜线上服务迁移到美团买菜APP,并变名为“美团买菜生活超市”继续提供服务,原小象生鲜APP将停止使用,

百略网发现,目前小象生鲜APP的商品均显示在“补货中”。

此前小象生鲜负责人表示,依托于美团的即时配送、精准流量、大数据、研发技术等能力,小象生鲜为消费者带来了“越快越新鲜”的生鲜消费体验。但是随着竞争加剧,2019年,美团已关闭北京以外所有小象生鲜门店,而今年9月7日,小象生鲜在小程序发布方庄闭店公告,称方庄店将于9月9日起停止运营。

如今,小象生鲜APP将迁移到美团买菜APP,并进行更名,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团的社区团购之路正在逐渐加速。

小象生鲜被放弃

2018年,第一家小象生鲜在北京开业。与传统超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小象生鲜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属性,用户可以在App下单,店铺配送,菜不是按斤卖,而是按份卖,并且生鲜占比很高。

当时正值国内“新零售”概念潮,互联网公司要用技术手段改革传统零售。当时美团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2018年开出20家店,2019年开出50家店。

但结果却与其背道而驰,2018年7月,小象生鲜进驻无锡,开出两家分店;2018年10月,小象生鲜进入常州,三店同开,短短5个月的时间,小象生鲜在全国3个城市,开出了7家门店。但是美团的扩张计划也就如此。

201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美团同时关闭小象生鲜在无锡和常州的5家门店,仅剩北京2家。这5家门店都没有挺过一年时间。而关停的原因也是因为美团内部高层的人事变动以及在生鲜领域布局的频繁改变。

2018年10月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调任小象事业部任负责人。陈亮接手后,小象生鲜改变策略,由扩张调整为保有,从重资产生鲜超市业务转为模式更轻的生鲜模式,最后孵化出美团买菜。整个2019年,小象生鲜都处于收紧状态。

2020年7月,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入局社区团购赛道,同时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这样来看,小象生鲜线下门店的关闭以及小象生鲜APP纳入美团买菜APP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

美团买菜深陷“多国杀”

社区团购本质上讲就是就是将生鲜拿到互联网上来售卖,即生鲜电商。

从基本形态上来看,生鲜电商是介于零售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一种形态。需要零售电商的供应链能力,比如阿里的商品,也需要服务电商业的劳动力,比如美团的外卖小哥。所以对于美团来说,与零售电商相比缺失的正是在供应链上的能力。

而有意思的是,正因为生鲜电商是介于零售电商和服务电商之间的一种新形态,就会导致两个行业的企业都想去分一杯羹。

今年3月,拼多多宣布推出团购工具“快团团”,用工具端的形式切入社区团购市场。8月,拼多多宣布将砸10亿重金补贴,推出社区团购项目 “多多买菜”,并且该项目将由负责人向拼多多CEO直接汇报。

阿里早年入股易果进入生鲜领域,后来自己做盒马和菜划算。今年联合G端打农贸市场,让旗下的客如云POS进入生鲜门店市场,两次投资十荟团,内部孵化多个社区团购项目。

京东上线“京选好果”,为夫妻店们提供采购、配送等系列服务支持,助力改造形象,采用“收编”的方式发展生鲜电商。

拼多多最早是做水果的,靠社交电商起家,而且关注农产品领域,做社区团购不仅是熟门熟路,也是战略选择。

甚至连出行领域的滴滴,也推出了橙心优选,通过微信群来传播和推广,主打低于市场价的秒杀产品,包括水果、零食、日用品等等。

不难看出,现在各大巨头已经开始持续在社区团购领域发力,争夺前期市场,而美团想要在这场新一轮的“百团大战”中胜出,需要面对的太多,能否在这场“多国杀”中冲出突围,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