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济南模式”,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今年3月份,科技部官网公布《关于支持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至此试验区正式落地济南,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济南市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叠加”的城市,这为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与强大发展动力。

众所周知,济南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相继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为济南市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南市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初步构建了以“算力支撑强劲、算法优势突出、智能应用先进”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以“智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工智能是济南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仅自身发展前景广阔,也是赋能其他行业的倍增剂。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济南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试验区获批以来,济南市有关部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充实完善《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方案提出了建成1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10家龙头企业,打造3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等细化指标。为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人工智能企业租用超算中心服务器补助、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领域国拨经费配套资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等方面,济南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了支持性举措。

去年10月,我市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今年又获批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下一步,济南还将对标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要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政策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集聚,打造济南人工智能科创高地,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济南模式”、提供“济南方案”。

济南市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潘景山认为,在“双区叠加”的战略背景下,济南应加强算力数据产业互联网建设,增强新工科学校人才培育实力,让“济南模式”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