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山东|最火赛道新动向:青岛百亿基金抢滩布局机器人,一波黑科技要来了→

从翩翩起舞的人形机器人到憨态十足的机器狗,再到酷炫的外骨骼机器人……5月14日,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机器人秀!

产业布局升级

锚定北方智造新高地

当天,以“‘机’聚新动能 ‘智’创新未来”为主题的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青岛将人形机器人作为创新型“10+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细分赛道之一,提速布局、聚力创新,打造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研发制造中心

乐聚机器人带来了屡屡出圈的明星机器人“夸父”。记者注意到,“夸父”不仅能够灵活地双腿行走,精准执行手部的抓、握等指令,还能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动作自然得体。

目前,这家业界领先企业已于去年8月落地青岛,成立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夸父’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跳跃、快走等灵活动作,而且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成功完成了洗衣、浇花、插花以及晾衣服等家务任务。”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梁佳介绍,目前,乐聚机器人已在青岛布局家庭机器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主要面向家庭服务、线下导购、智慧康养等场景进行技术研发转化。

技术协同突破

产业链生态加速成型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是今年的热门赛道之一。“青岛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生态完善、应用场景丰富,具有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独特优势。”会议期间被聘任为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的中科院院士乔红非常看好青岛的产业前景。

具身智能需要“超强大脑”与“灵活肢体”的协同进化,因此它成为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青岛在智能制造上优势显著,在人工智能方面超前布局,中科曙光等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扎根,今年全市算力规模将突破1万P,加速了具身智能产业的崛起。目前,青岛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小脑、本体、零部件、场景应用”全覆盖的产业链条。特别是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以“技术纵深”切入产业链。

“在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国华智能、丰光精密等重点企业创新产品已进入国内外整机企业供应链。”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大川介绍,在终端领域,青岛的智能制造企业则以场景为突破形成优势,比如海尔研发的洗护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已具备自主感知和任务执行能力;卓业医疗全球首台AI手术导航机器人将穿刺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

政策与资本双驱动

26项任务+百亿基金护航

会议现场发布《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将在提升技术攻关“硬实力”、打造平台支撑“新引擎”、突破产品制造“全链条”、聚合发展要素“活水源”、构筑产业生态“强磁场”等方面推出26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研发制造中心。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快海尔、海信2个省级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落地;要加大“揭榜制”“赛马制”项目比例,提炼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推进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赋能。活动现场,青岛海尔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共同签署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基金目标规模达100亿元,将有效整合技术、人才及产业资源,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场景化突围

60+超级场景激活应用潜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目前正在迈入爆发的前夕。但具身智能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场景试验。而场景正是青岛具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青岛的家电、船舶、汽车等产业为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用武之地”。此次大会上,青岛集中发布了一批覆盖儿童和养老服务、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城轨、轨道交通装备、智慧港口、海洋勘测、医疗康养等领域的60余个超级场景。以智慧港口场景为例,机器人可承担智能巡检、高危作业、辅助生产等任务,降低作业成本。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取决于其“吃”了多少高质量数据。会议期间,青岛前瞻性地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一场三区”建设。依托工业、康复、海洋等领域的基础资源和发展优势,青岛将建设通用场景区、康复场景区、海洋场景区,建成国内领先的技术验证高地,打造国内首个康复场景、首个海洋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为青岛具身智能技术迭代提供“孵化器”。

(大众新闻记者 白晓 编辑 吕继萌 策划 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