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wwdc大会前夕,苹果都会邀请全球的学生开发者参与“swift学生挑战赛”,借助swift playgrounds等编程工具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作为一项旨在激发学生创造力、鼓励年轻开发者利用swift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竞赛,swift学生挑战赛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参与,今年学生们提交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再创新高,更在质量上实现了显著的飞跃。从解决校园沟通障碍的创新工具,到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再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数字平台,学生们用一行行代码,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展现出令人赞叹的编程实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今年cnmo同样有幸深入到活动中,与几位获奖学生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试图从他们的作品和经历中,探寻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学生们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用代码改变世界的强烈愿望。
作品完成度更高 创新与实用并存
在看到今年swift学生挑战赛的获奖作品后,我很难想象这是学生们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使用编程工具完成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不仅仅展现出当代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更高的完成度和设计美学,同样印象深刻。
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徐天予同学,她的作品“signbridge”旨在解决校园环境中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在一次偶然的经历中,徐同学观察到听障学生缺乏直接的手语交流机会,在校园生活中参与度有限,并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社区中常常感到孤立。因此,她开发了这款应用,通过互动课程、个性化学习和实时摄像头练习等功能,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学习手语。
“我的目标是弥合沟通鸿沟,营造一个更包容的环境,让健听学生能自然地与听障学生交流。”徐同学表示,她希望通过这款应用,让健听学生能够更自然地与听障学生交流。
布里斯托大学的林泽浩同学,则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管理。他的作品“smartfridge”是一款为独立居住的用户设计的智能厨房管理应用,能够帮助用户记录冰箱里的食物、推荐菜谱、生成购物清单等。
林同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他在大学课程中进行的用户调研,许多同学都表示在食物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困扰。“smartfridge”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智能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的林雨泽同学,他的作品则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开发的“couplets”(对联)应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对联文化,记录和传承春节记忆。他在接受采访时称,希望通过这款寓教于乐的应用,让用户在数字时代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
匹兹堡大学的徐知珩同学虽然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但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他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苹果产品,并在高中时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app。本次参赛,徐同学带来了一款音游,这款应用界面精美,而且游戏会调用摄像头,识别用户的手的位置和手势,增添更多可玩性。用户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自己的上半身,用手去触碰屏幕上闪动的手势,打出对应的节奏。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徐钰盛同学,带来了一款碳足迹记录追踪应用。在看到这款应用的第一眼,它完善的ui设计就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徐同学表示,在ui设计过程中,他遵循了苹果官方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hig),以符合简介的目标。例如采用apple推荐的san francisco字体提升可读性;界面布局符合safe area设计,适配不同尺寸的设备;按钮、导航栏、颜色搭配等均参考了apple官方的最佳实践,使整个ui设计更加直观和美观。
与往年相比,今年swift学生挑战赛的作品在技术实现、ui设计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app都是学生们使用轻松易上手的swift playgrounds完成的,这无疑是对苹果“人人能编程”理念的最好诠释,也充分证明了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这一理念已经在新生代开发者群体中深入人心,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兴趣驱动 ai助力
在谈到学习swift开发的经历时,几位同学都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林泽浩同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件事足够感兴趣,就能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林雨泽同学则分享了自己与swift playgrounds的初识经历,他认为swift playgrounds的游戏化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习动力。
这些经历都印证了兴趣在编程学习中的核心驱动作用。swift playgrounds等工具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一理念,它们降低了编程的门槛,让更多学生能够轻松入门,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此外,ai在编程学习和开发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ai时代下,学生开发者们更以一种“先行者”的姿态,积极拥抱ai带来的变革,快速接触和掌握各种ai工具,从而显著提升学习和开发效率。
在沟通中我们发现,学生开发者们并非一味依赖ai,而是充分认识到了ai的边界,展现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ai开发工具有用,但是有局限性”。
吴天禹同学表示,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bug,或是复杂的函数代码,会让copilot来帮助,而且xcode 16中内置的ai辅助补全代码的功能,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徐天予同学则认为,ai工具确实能够提升效率,它能解决一些非代码层面的技术难题。例如在swift playgrounds中报错时,可以咨询chatgpt,并根据ai的建议来解决技术难点,从而能够将精力用于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设计上。
ai的出现,无疑为开发者们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平权”。然而,每个开发者的创意和想法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这正是swift student challenge能够涌现出如此多新奇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相比于单纯地学会使用各类工具,更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并具备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我们欣慰地看到,苹果正在推出包括swift playgrounds在内的更多简便易上手的开发工具,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编程,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
人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在ai时代,通过编程“向内求”,不断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写在最后
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编程的热情,以及swift这门语言所赋予他们的创造力。每年都在举办的swift学生挑战赛不仅是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找到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开发者们能够提升自己的编程技能,更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这同样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