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陈新,注意束流强度啊,要保证交联效果。”“明白,束流与照射角度处于最佳状态,下午可以交付客户。”4月2日上午,宁晋县的河北欧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欧达”)销售经理赵合义在公司共享辐照车间查看工作进度。
河北欧达共享辐照车间。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这是一个青海客户下的一个8万米电缆急单,当天就要发货,要不是有共享辐照车间,订单再大我都不接。”同样位于宁晋县的河北慧明线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明线缆”)总经理薄乃钦一边说着,一边准备调度车辆。
什么是辐照?一个共享辐照车间,怎么会有这么大作用?
电线电缆辐照是指利用高能辐射对电线电缆绝缘层和护套层进行处理,使其中的聚合物材料发生交联反应,形成更紧密的分子结构,更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延长。经过辐照后的电缆绝缘层耐热温程度可以达到105℃至150℃,可适应更极端的应用环境,近年来销量很大的光伏电缆就必须经过辐照加工。
之前当地没有辐照设备,宁晋电线电缆企业要把产品发到天津、山东等地去做辐照加工,来回约600公里,时间一般要3天,周期长、成本高,辐照加工费用和运输费用约占总成本的30%~40%,很不划算。
赵合义(左)在公司共享辐照车间查看工作进度。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前几年,慧明线缆曾接过一个新疆客户的9万米光伏电缆订单,到外地辐照加工时赶上对方排产已满,光排队就等了2天,向新疆发货时,已经比合同约定晚了3天,公司白白损失了1万多元违约金。
“类似的经历,我们宁晋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辐照工序已经成为制约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薄乃钦说。
宁晋县拥有电线电缆生产配套企业2300多家,有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有产业需求、有市场潜力,为什么不自建辐照车间?
龙头带动,付诸行动。2022年12月,宁晋两家龙头企业万方集团与明达集团联合投资4800余万元,开始建设欧达共享辐照车间。2023年7月1日,欧达共享辐照车间一期项目在宁晋县万方产业园投产。
薄乃钦(左)和同事在辐照车间查看已经完成辐照的产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华北地区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有了自己的辐照车间,让宁晋电线电缆企业如虎添翼。“在本县辐照加工,运输人工费全省了,成本由每米约0.14元降至每米约0.045元,时间也由3天压缩至1天,还能从这里直接发货,让我们产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薄乃钦说,今天这笔8万米的订单,下午4点就会装车发货,两天后到达青海。
“新车间拥有后发优势。目前车间引进的辐照设备是国内第一流的。”赵合义介绍,去年二期工程投产后,车间已拥有4台电子加速器,辐照服务可涵盖外径60毫米以下的航空航天、舰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光伏和风能专用电线电缆领域,年辐照量可达130万千米。
不光在辐照工序进行共享,河北欧达还提供共享试验、共享设备、共享发货场地和线缆包装服务,助力电线电缆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
河北欧达技术人员在共享辐照车间巡视设备。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如今,河北欧达已与80余家本地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不仅为慧明线缆这样的集群企业降本增效,还使宁晋电线电缆(中低压)产业集群企业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4年,宁晋电线电缆产业完成营业收入688.91亿元,同比增长28.9%,上缴税金7.47亿元,同比增长22.2%,交出了亮丽的发展成绩单。
“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通过抱团发展、共享智造的模式,成功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集群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设备,优化产业集群的资源配置,解决共性制造需求的难题,从而塑造出宁晋线缆产业的竞争新优势。
河北欧达技术人员在共享辐照车间探讨生产工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
记者手记:辐照车间里的“共生密码”
广袤的冀中平原上,曾困扰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辐照困境”正在悄然化解。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战略的精准落子。根据《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宁晋县率先构建起“平台共享+技术赋能”的创新体系。共享辐照车间不仅配备智能化加速器设备,更搭建起全流程数字管理系统,使产业集群从“物理集聚”向“化学融合”深度转变。
这种“共享智造”新模式,正在书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河北答卷。通过生产要素的集约化配置和创新资源的系统化整合,宁晋经验为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示范样本。当智能共享的齿轮带动产业集群的链条,一场以协同创新驱动质量变革、效率提升的产业变革,正在燕赵大地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