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韩基韬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 (任丽君 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朱鹮 任丽君):“与AI(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高点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敏锐捕捉到地质层面的微小波动,判断出潜在的泥石流或山体滑坡迹象,进而帮助人们做出及时的决策。”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在谈及“人工智能+”行动的具体应用场景时举例道。“人工智能+”,“+”什么、怎么“+”、能够“+”出什么效果?韩民春的回答是,产业向新升级、社会向善治理、人才向智培养。
向新升级 AI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改造
“近十几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已经推动了制造业取得飞速发展。”韩民春说。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结合的关键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因为这个领域创新点丰富,发展空间巨大。他回忆起,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基于此,韩民春将“依托武汉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与研发优势,打造全栈式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列为此次他参会的关注重点之一。
向善治理 AI助力政府优化决策
从地质灾害监测到交通路况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涉及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诸多复杂要素,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韩民春认为,将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政府对相关广泛信息的掌控程度,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做出更好决策,是非常关键的。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是中国针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所提出的建设性思路,韩民春解读道:“我们的导向是让人工智能要做善事、做好事,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向智培养 AI激发人才“野蛮生长”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对在AI浪潮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并不陌生,也对科技巨变下科研人才的培养深有感触。他曾建议,要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不断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度、高质量要求。“国家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新技术、未来产业,都有很多的支持政策,对于这一代的人才,我觉得用一句通俗话讲叫‘野蛮生长’,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创新,让他们能够思维活跃。”同时,他也提醒,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还是应当有一个边界,不能让其替代人的思维,“我觉得人工智能还不能替代我们人本身做出的决策。如果说我们人没有思维、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做出决策的时候,它会破坏人本身作为主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