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芯片企业严重警告!如果中国再降价,世界芯片产业将被毁灭

前言

24年12月底,拜登政府突然宣布对中国的成熟制程(28nm)半导体启动调查,很多欧美芯片企业也紧随其后地表示,中国的“低价芯片”正在“毁灭”芯片行业。

要知道,在过去的“芯片战”中,美国一直为自己率先进军3nm的先进芯片洋洋自得,怎么突然不去“卷”高档芯片,而是突然跑过来对中国的28nm芯片指指点点了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28nm芯片为何特别?

经常关注芯片报道的朋友或许有些好奇,在这个7nm芯片普遍量产,3nm、5nm芯片布局争先的时代,28nm芯片无疑有些过于落后了,这么“老土”的东西,怎么还会引发“芯片战”?

半导体行业刚刚起步的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即“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集成电路所含有的元件数量大约每年能增加一倍”。

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验证了摩尔的假设,通过制造工艺中最小特征尺寸的级别来区分芯片制造技术,就成了行业内约定俗成的“纳米制程”。

在近50年的时间里,尺寸级别越低,芯片性能就越强大,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当时间来到2012年,28nm芯片的诞生打破了这种“铁律”。

人们惊奇地发现,芯片的尺寸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半导体节点的先进性,简单的尺寸缩放外,芯片技术的突破还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

Intel的“10nm+”制程就已经实现了每平方毫米1亿个晶体管台积电生产的7nm制程,却仅仅达到了每平方毫米9000万个晶体管。

相较于继续压缩尺寸,深挖技术就成了芯片行业的普遍共识,很多欧美芯片行业的巨头为了经济效益,也停留在了“大尺寸”芯片的领域内。

那么,28nm的芯片为何如此特殊?它为什么会成为芯片行业在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上的分界线?欧美企业又为何却对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无可奈何”呢?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芯片行业内,突破28nm的成熟制程芯片,就已经足以满足除AI、手机等少数尖端行业的日常需求,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蓝牙、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

欧美芯片行业持续多年的深耕,甚至开发“殆尽”,让“提质不提价”的28nm芯片已经成为大多数电子产品的“最佳选择”。

在欧美芯片企业自以为已经彻底吃透了28nm芯片,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洋洋自得地销售高价芯片时,正在不断崛起的中国芯片行业开始“后来居上”。

疫情期间芯片市场的供不应求和我国完全自研的光刻机突破28nm芯片,刺激了中国芯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争夺市场,他们将精力放在了深挖28nm芯片的“潜能”上。

2024年9月,中国率先在28nm显示芯片实现内置RRAM的技术突破,让本就“万能”的28nm芯片变得更具性价比,给其他留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欧美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芯片市场的两极化

当中国芯片企业奋力精进,努力争夺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的同时,欧美芯片行业也面临着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高端芯片正在不断脱离日常生活。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存储芯片制造商确实得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可这个尖端市场,却是彻彻底底的“赢家通吃”,只有技术上最高的企业才能分到最大的盈利“蛋糕”。

对于那些略逊一筹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先进芯片既不能与技术更高的企业争夺高端市场,又无法与价格优势巨大的成熟芯片在低端市场上同台竞技,不高不低的“中端芯片”就成了最优解。

从很多年前,多家欧美芯片巨头,就开始了在纳米标准上的“止步不前”,转而向汽车行业、工业生产、个人电脑等领域的“中端芯片”进军。

但随着“特朗普1.0”时代的到来,加征关税、限制对华出口等一系列的政治打压,让欧美芯片巨头逐渐失去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面对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在工艺水平、销售价格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强大竞争力。

2024年,全球28nm的成熟制程芯片产能接近饱和,为了提升产能利用率,多家欧美芯片行业就放出消息准备打“价格战”。

面对欧美芯片行业的“价格讹诈”,大陆晶圆厂也没有惯着,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陆晶圆的报价就已经只有台湾的6折左右,对台系芯片造成了巨大打击。

由于芯片市场的两极化状态,这些在“中端芯片”上布局多年的欧美企业也终于慌了神,想要通过“反垄断”或者其他政治手段,强行打压中国芯片企业来维护自己的已有市场。

误入歧途的中美“芯片战”

事实上,拜登政府所谓的“301调查”和欧美芯片企业对于大陆成熟制程半导体的惊慌完全是不必要的,晶圆代工成熟制程的价格下跌,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表现。

相较于疫情期间的供不应求,如今的芯片产能已经基本饱和,进入了买方市场大陆企业的降价行为和对异构芯片的深入研发,其实都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成熟制程芯片市场,中国的晶圆需求有本地化生产、家电节能补贴等政策的支撑尚且已经出现了“过饱和”,欧美企业的高价芯片又能卖给谁呢?

他们与其将价格战、倾销的“帽子”盖到大陆身上,还不如趁早反思一下自己的先发技术为何已经如此落后,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研发部门进行优化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曾经在技术上领先我们一个世纪的欧美汽车,也因为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的出现,而被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

芯片行业内对于成熟制程芯片的不断深挖,助力中国在中端芯片上实现反超,只是我们在半导体行业内不断赶超的一个缩影,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也将摘下高端芯片的“桂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的制造业正加速从大规模的劳动力市场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可欧美的傲慢态度,让他们的制裁思维似乎仍然还停留在过去。

他们对于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围追堵截,只不过为了少数欧美芯片商的“瓜分盛宴”,让更多的欧美民众被迫承担高价的劣质产品。

事实上,真正想要摧毁芯片行业的不是中国的“低价芯片”,而是这些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大讲“中国威胁论”的欧美政客和芯片企业。

结语

在完全市场化的欧美,芯片制造商们居然不是凭产品“说话”,而是妄图用政治打压、污蔑抹黑的手段来对抗中国芯片,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语与可笑。

消费者不是傻子,芯片行业的未来只会被更具性价比的高质量产品掌控,但按照欧美芯片企业的态度来看,他们大抵是不愿放下自己高傲的姿态,接受自己正在不断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事实。

参考文献

中国经营报——《中国大陆晶圆代工“报价平稳” 未有“杀价抢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624357102331629&wfr=spider&for=pc

上观新闻——《德媒:美对华芯片战是“代价高昂的歧途”》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841976

全球半导体观察——《中国半导体芯片研发再获两大重要突破:世界首创和全球首款》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2896437639365154/?channel=&source=search_tab